美文网首页想法散文
人人都知道的事,仍要做好自己。

人人都知道的事,仍要做好自己。

作者: 雷姆的黑色童话 | 来源:发表于2019-08-08 10:42 被阅读0次

    比较产生动力大概是深入人心的观念,但有人不这样认为。因为衡量一件事物的好坏的标准会发生变化,人们常常会不自觉的把相似的东西放在一起比较,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一本书和另一本书,一部影片和另一部影片……然而,即使是双胞胎也会有细微的差别可供区分,世界上你也找不到相同的两片树叶,所以把两个同类事物拿来作比较产生优劣是不对的,因为他们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两种不相同的事物。

    从小大家就被教导人人生而平等万物皆有自由的权力,然而后来又知道某某是含着金汤匙长大、某某赢在起跑线上等截然相反的思想观念。这便是外部世界的矛盾转变为自我思想的矛盾,按照迈克尔.克莱顿的说法就是“他们接受了错误信息。”

    迈克尔.克莱顿『侏罗纪公园』

    有研究说霸王龙脑子小和现在爬行类动物一样看不到不会移动的物体。这个研究你相信吗?如果将“有研究”替换成某某权威人士的姓名你会怀疑吗?如果再在某某权威人士姓名之前冠以某知名实验室的名字你还会产生质疑吗?基本不会。当你看到这样的观点时你会产生恍然大悟之感认为理所当然就该是这样,这可是专业人士的权威认证那还有假!

    我们的一生是不是大部分都被权威带沟里了?因为某领域的权威比我们更专业。因为某人获得的认可多就效仿他的生活模式。这是毫无道理可言的事情。还记得“大猫小洞”的故事吗。牛顿养了两只猫,其中一只大、一只小,为了方便猫儿进出牛爵爷做了一大一小两个猫洞,然后他偶然间发现原来小猫可以从大洞通过。他发觉自己做了无用功。虽然牛爵爷在物理学方面是行家里手,恐怕生活中正在经历一团乱麻。

    人人都知道的事,仍要做好自己。

    当别人提出某种观点或是自己遇到某种教条时别忙着认可下结论,进行合理的怀疑发问才是常态。

    清朝时有个读私塾的娃娃总是爱一个人独自思考。有一天老师要解答学生们的问题,那娃娃顺口就说出自己的疑问,然而老师却被这个问题难住了。

    老先生望着孩子们挂满求知欲的脸显得有些焦躁并因这焦躁脸色变得微红,他张开口用沙哑的嗓音讲到:“我教了这么多年的书从未有学生问过这个问题,我的老师就是这样告诉我的,至于为什么那就要问我老师的老师了。好吧!你再说一遍问题,我向其他老先生讨教讨教吧。”

    那娃娃再次重复了一遍问题:“朱文公和孔子、曾子生活的时代相隔很远,文公又是如何得知这句话是谁说的那句话又是谁说的呢?”

    老先生摇起头来沉思不语。

    这就是戴震难师的故事。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大概的意思就是鼓励尝试勇于发问不能囿于闻见被约定俗成所左右。

    由此可见,很多事众人只是知其所以而不知其所以然。

    余华在《活着》中文版自序中曾写到:“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所以你现在面对别人的说三道四、指手画脚又有什么看法呢?

    人人都知道的事,仍要做好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人都知道的事,仍要做好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ivt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