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去学校,到处都在宣扬大学生创业,大一就开始抓创业,学生只要是创业就可以不来上课,就可以休学。不知道这种现象到底对不对。不过,也难怪,毕竟国家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创新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智造”,这些都表明中国的发展突破口必须从”人口红利“升级到”智力利润“。
但是,提倡创业对大学生有什么帮助呢?我想欧美高校也不可能让大学生一进大学就创业吧。其实创业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是一触而就的。中国古文化提倡“厚积薄发“,创业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无论从哪点,都找不到能说服让大学生创业的理由。诚然,我们泱泱大国每年都有那么几个大学生创业成功,但是,同志们,请注意概率,这毕竟是小概率事件。在中国,正是崇尚这种小概率事件,所以一直坑害人。只要一个学生创业成功,媒体官方就一味炒作,好像人人都可以创业成功。也不分析一下,这个学生能创业成功,他的背景、能力、资源等起了多大作用。
人比人气死人,很多事情真的没有可比性的。
再来看看,如果大学生真的创业,那他们都在哪些方面创业呢;淘宝、饭店、送货,80%以上都是这三种。我的天,这种创业有多大技术含量吗?这种行业竞争有多大?我一直认为,中国人口众多,应该避免过度竞争,对于大学生不是追求从1到N复制创业,而应该崇尚从0到1的创新创业。对创业进行分类,比如:没文化鼓励进行劳力创业,有文化的鼓励知识创业。而大学生,应该是中国文化和技术的未来,应该加强对技术创新创业的新认识,强调用高科技和现代化管理来创业,这才是中国企业的未来。一些靠劳力的创业留给普通老百姓,要给他们发展的机会。
我是一个喜欢折腾的人,毕业到现在创业好几次,学费交了不少。通过这几次创业,跌跌打打,拼得头破血流,我终于领会到创业中”创“的意义。左边是”仓“字,右边是“刀”,什么意思呢?实质古人已经明确告诉了我们,创业有两个必要条件:第一:”仓“,要创业,先得有个人积累,积累了资源、人脉、技术、金钱等等,保证自己后方粮草充裕;第二:就是利刀,这把刀告诉我,你只有经历磨练,才会让自己锋利无比,所向披靡。这两者缺一不可,否则纵然你家财万贯,如果个人能力不行也是死路一条;反之,尽管你能力无敌,没有资源支持,你也是徒然无功。那再来看看我的大学生群体,你现在仓库里面有货吗?你这把刀锋利吗?你输得起吗?
另外我还领悟一个道理:“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想当年我一心想着创业,所以毕业不多久就尝试创业,因为没有经验没有资源,基本亏的底朝天靠父母朋友救济;另一方面,因为一直在尝试创业,我缺少了在大公司、在高手下面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所有的一切都是自我摸索,就像《中国合伙人》里面说的一样:就是一土鳖。虽然当现在也收获很多感悟很深,但是我失去更多。反观我的一些同学,刚开始在一些公司踏踏实实上班,工作几年后,他们积攒了大量的人脉资源和资金,一旦创业机会成熟,他们跳出自己创业,因为有了很多经验和资源,所以他们花了很少的代价赢得更大的程度。这些同学大部分都比我做得更大更好。
因此,我认为强调大学生创业有点像杀鸡取卵。大学正好是知识技术积攒的阶段,为什么要对学生拔苗助长呢?创业本身就是一个劳心劳神的事情,一旦真正启动创业,他还能有心思学习吗?他还有态度学习吗?
所以,我建议大学生在学校要有创业意识但不要有创业行动。实质上,很多人创业不是刻意出来,是无意甚至是被动的,只要你有了核心技术、资源、人脉等,你就可能自然而然地创业。创业是急不得的,希望大家学会沉淀,能厚载自己。另外,给学生一个建议:如果你性格是那种不服输敢闯的学生,毕业三到五年之后你可以尝试创业;但是对那种一看就是技术型不善言辞管理的人,建议最好还是先专注下去,努力在自己行业做到更好,然后就可能被朋友邀请而被动创业了。
每个人都会成功,关键是你了走多少弯路!我只是希望你能少走点弯路……毕竟大部分人都跟我一样,输不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