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李镇西老师的一个发言稿,《走进苏霍姆林斯基》,其中的一句话让我感慨颇多:教育就是让人自豪,而不是让人自卑。
我们班有一个学生一直让我很头疼,他不光自己不学习,还经常扰乱别人不能学习,以前我基本上是把他放弃了,他是想学就学,不想学我也不去管他,只要他不影响别人就行。现在六年级了,出于自己的良心,我总想着试着改变他一下,为都是不让自己留下太多遗憾。可是不管我样找他谈心他依然我行我素。说的轻了,他鼓着嘴面带笑气得你不得了;吵得很了,他干脆不理你。语文成绩是一降再降,甚至有一个单元考试,居然考了16分!教了这么多年的学,我没见过这么难教的学生。天天都要处理与他有关的事儿,弄得我都要抑郁了。万般无奈之下,我把他的母亲请到了学校,了解了他的一些情况。原来,四岁之前,他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四岁之后,虽说妈妈回来了,但他一点都不跟妈妈亲近,很多时候,他做错事儿,妈妈吵着,爷爷奶奶护着,弄得孩子没有一点规矩。妈妈边说都边掉眼泪,说在家里啥办法都想了,有时候实在忍无可忍就揍他一顿,但丝毫解决不了问题,孩子依然犯错误,犯了再吵再打接着再犯,恶性循环。了解了事情的原委,我觉得邓冬阳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在家里,爷爷奶奶溺爱,父母的无奈;在学校,因为他经常犯错误,学生们不喜欢他,老师也不待见他 ,他看不到自己的一点长处,索性就破罐破摔。那天,我对邓冬阳说了很多,可以说是连哄带吓,他保证自己以后好好学习。这段时间我正好给几个成绩差的同学趁着午饭后补课。那几个成绩特别差的学生,我会把他们叫到讲桌前,给他们提问课后生字和词语,当时,没有叫邓冬阳。后来有一天,我问他想不想参与他们提高自己的成绩?想不想让老师提问呢?他说想,于是,邓冬阳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其实也不算是补课,就是给他们提问一下课后的生字和词语。听写完之后我再给他们改一下。我发现,邓冬阳的基础在他们几个当中,不算是最差的,他的拼音和识字都比其他几个要好,最重要的是他的脑子特别灵。当我把这一发现,在班里面给其他学生说了,并当面表扬了邓冬阳基础知识学得好时,他的脸上露出了少有的喜色。也就是从那天开始,他都能主动跟其他同学一起,让我给他们听写生字和词语,他还专门会问下次听写哪些内容。这样坚持了一周,恰巧我们的第六单元学完了,课后的生字词语我也给他们提问完来。在今天的单元测试中,邓冬阳的基础知识对得很多,特别是看拼音写词语全对,破天荒得了50分。这是近两三年得分最高的一次。邓冬阳看到自己这次的成绩也比较满意,他告诉我,以前看拼音写词语都不会,这次觉得很容易,都会写。我告诉他,这是他努力的结果。我在他脸上,看到了久违的自信。
今天,读到教育就是让人自豪这句话时,我不由得想起了邓冬阳,想起了这段时间我们共同经历的点滴。以前,自己好像从来没有发现过他的优点,对他百般打击,所以他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没有一点可以自豪的地方 。于是,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而那天,我的一个小小的表扬,让邓冬阳找到了自信,今天又用自己的进步找回了尊严。我不得不反思以前自己的所做所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在每一个人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从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战士……人的充分的表现,这即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