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影视剧评编剧今日头条
《都挺好》是在贩恶吗?

《都挺好》是在贩恶吗?

作者: 0e1906429fc5 | 来源:发表于2019-03-27 21:52 被阅读4次

          先说说电视剧,《都挺好》中主要是原生家庭反应的重男轻女、赡养老人、啃老等现实中的问题。而最后明玉、明成的关系已经和好了,苏大强也给了明玉要的父爱,他们从一家人不合到一致对外,再到一家人相互谅解团结互助,整个人物的变化过程演员们也都表演的很到位。《都挺好》从播出以来就备受好评,豆瓣的评分也是相当高,在国产剧的里面已经算是很好的了。但是3月21日,北京日报对电视剧《都挺好》发表了公开批评的文章。

          北京日报表示在电视剧《都挺好》的前几集里,苏家三父子的奇葩人设还能在现实中找到对应,但播到后面就有些失真了,意思是说生活中没有这种事。北京日报公开批《都挺好》:“过度贩恶,《都挺好》慢慢失真一两次的刻意为之,可以说是影视改编的需要,但太多次刻意为之,就显得为了突出戏剧矛盾而导致戏大于真。制作团队是想通过放大苏大强的恶,制造兄妹、夫妻的恶,释放情绪,挑拨观众的情绪。”这也是《都挺好》首次遭到差评,而且还是北京日报的差评。

          对于北京日报的公开批评,很多人则是持反对意见。网友表示:“生活中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北京日报的编辑也是没有生活阅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家庭,或者比这更残酷。你没经历过不代表没有。”“中国的电视剧电影限制太严重了,这不行那不行,再过十年会不会全是抗日爱国剧毕竟拍啥都不对”“现实中这样的家人不少,农村家庭的更多。”

    “贩恶”的争议

       是否符合“真实”?

      业内评价的分歧点在于,什么才是剧集中的“真实”?苏母如此严重的“重男轻女”是否真实?苏家三父子“极品”的个性是否真实?

      贾樟柯曾如此谈论影视作品中的“真实”,或许可以给我们一点启发。他说:“真实并不存在于任何一个具体而局部的时刻,真实只存在于结构的联结之处,是起承转合中真切的理由和无懈可击的内心依据,是在拆解叙事模式之后仍然令我们信服的现实秩序……我们几乎无法接近真实本身,电影的意义也不是仅仅为了到达真实的层面,而真实仅仅停留在社会学的范畴。我追求电影中的真实感甚于追求真实,因为我觉得真实感在美学层面,而真实仅仅停留在社会学的范畴。”

      在这里,贾樟柯为我们区分了社会学意义上的“真实”和美学意义上的“真实感”。很多观众对于剧集的批评,更多局限于社会意义上的“真实”,比如认为自己身边没有苏大强这样的人物、凸显人物的缺点就是贩卖邪恶等,它要求剧集严丝合缝地对应现实生活。但假若一部剧集真是现实生活的复刻,那么它要么就是寡淡如水,要么可能走向“和稀泥”。评论者最爱挂在嘴上的是,我们要描写人性的“复杂”,可人性的“复杂”不是公式化的“坏人也有好的一面”“好人也有坏的一面”,“复杂”是正视“既有美好的人性,也有龌龊自私的人性”这一事实,是正视苏大强这样的“极品”真的存在这一事实。

      “真实感”对此并不避讳,它以社会学意义上“真实”为根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种种浓缩、夸张、变形,形成现实的公约数,其最终目的是抵达美学意义上的“真实感”——凸显时代症候、社会问题与个体困境。试想,如果不是苏大强这么“极品”,观众会深刻地检讨和反思原生家庭吗?如果不是苏明玉的境遇如此艰辛,我们会直面重男轻女这一社会毒瘤吗?

      因此,《都挺好》最具社会意义的一点就在于,它打破了以往家庭伦理剧“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模式化刻画,聚焦原生家庭和重男轻女的创伤,这为很多在家庭中受到真实创伤的观众“提供了一道审视现实生活与倾诉过往的窗口”,也提醒我们关注到这些问题。当然,它也不只是渲染悲观,通过苏明玉这一独立、自主、强大的女性想象,它也给予人们正面的启示:哪怕是再糟糕的原生家庭,你也可以成为更好的人;请保持乐观,多多加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都挺好》是在贩恶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kqx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