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下》第310条(黄直录15)
问:“先儒谓‘鸢飞鱼跃’与‘必有事焉’,同一活泼泼地。
先生曰:“亦是。天地间活泼泼地,无非此理,便是吾良知的流行不息。致良知便是‘必有事’的工夫。此理非惟不可离,实亦不得而离也。无往而非道,无往而非工夫。”
《诗经·大雅·旱麓》基本上被认为是歌颂周文王之德政的,诗歌的第一句为“瞻彼旱麓,榛楛济济。岂弟(恺悌)君子,干禄岂弟(恺悌)。”旱,山名。恺悌,和乐平易,即实施仁政。干禄,求取功名利禄,指臣民的个人发展。这一句先起兴,然后点出主题。旱山的山麓上,树林茂密,生机勃勃。周文王是一个仁慈的君子,仁政之下,天下欣欣向荣。
第三句为“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这一句还是先起兴,“鸢飞戾天,鱼跃于渊”,鸷鹰在太空翱翔,鱼儿在水底畅游,从天上到地下,万物无不各得其所。遐,通“胡”,像周文王这样仁慈的君主,怎么会不去培养帮助臣民成长呢?意指在周文王的统治下,臣民的才能都得到了发挥,理想都能实现。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古代的贤人包括孟子、荀子等都喜欢引用诗经里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图,这种引用往往是化用,并不完全是诗经的原意。
子思在《中庸》中就说:“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朱熹解释说,圣人化育天下万民,万民和谐,上下昭著。但这个道理不是显而易见的,所以程子说,子思借用诗经的诗句,把教化修身的道理说得活泼泼的,这样读者就容易懂了。
孟子说:“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然后举了一个宋人揠苗助长的例子来说明。“必有事焉”就是持之以恒的集义而存养浩然之气,就是王阳明说的“存天理”。
程子认为子思用“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来形容教化修身,与孟子说的“必有事焉”是一个意思,而且都说得活泼泼的。
有学生请王阳明再把程子的话解释一下。
王阳明说,正是这样的。天地间万物生机勃勃,生生不息,无非是天道的体现,所以人的良知也是生生不息,活泼泼的。致良知就是孟子“必有事”的功夫。这个道理不但不能违背,而且也是无法违背的。世间所有的变化都离不开道,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必须这样下功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