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有意思的文章
史记(三十)田敬仲完世家

史记(三十)田敬仲完世家

作者: JasonHistoria | 来源:发表于2018-10-28 16:31 被阅读37次

今天我们要来谈谈的是田氏代齐。前面说过,齐国本来的君主姓姜,是姜子牙的后人。武王伐纣成功之后,将齐国封地给了姜子牙,所以齐国的国君姓姜。但是到了齐康王时期,姜姓的统治地位结束了,田氏取代了姜氏,成为了齐国的国君,并将齐国推向了历史的高峰。当然田氏代齐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和三家分晋非常相似,田氏不断地弱化君权,并逐渐把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氏族统统消灭,最终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在田氏的手里,齐国变得异常的强大,成为战国后期唯一能够和秦国对抗的国家。

齐威王

不过齐国的真正崛起开始于齐威王,不过这位仁兄在继位之初却很倒霉,四面受敌。齐威王元年,也就是齐威王继位的第一年,三晋(也就是赵魏韩)趁齐国君主去世之际,认为新君年幼软弱可欺,于是对齐国发起了征伐,占领了齐国的灵丘。后来还有鲁国、卫国以及赵国都对齐国趁火打劫,原因只有一个,在诸侯们的眼中,齐国就是个软柿子,不捏白不捏,不捏软柿子这个便宜岂不让别人占了!于是,即使像鲁国和卫国这样的小国,也要骑在齐国的头上分得一杯羹。在齐威王继位后的头九年里,齐国对外可谓是命运多舛,人见人欺,同时对内齐威王又把内政完全交给了卿大夫,表现出典型的昏君角色。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一个人,就是那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的楚庄王。这个齐威王和楚庄王确实很类似,不过他隐藏得更深。楚庄王只不过是三年隐忍,而这位老兄直接忍了九年。卧薪尝胆多年,终于等到和楚庄王一样的时机,齐威王对外发动战争,把曾经来捏软柿子的赵、卫、魏国挨个教训,魏国君主被齐国军队死死包围,只好主动向齐国求和,并把之前占领的齐国领土归还给齐国,另外还得割地赔款。

齐威王通过对内、对外的一系列举措,达到了立威树信的目的。从此,齐国内部形成了实话实说、以诚相待的氛围,没有人敢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的过错,获得不得当的利益。于是齐国在齐桓公之后,又达到了国力的顶峰,各诸侯国没有敢来侵犯的。

当然,这一系列高难度的治国动作肯定不是他一个人的努力和功劳,和其他贤明的君主一样,齐威王背后也有三位贤臣的鼎力相助。

第一个是邹忌,大家都知道“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吧。但是大家知道邹忌是怎么被放上相国的位置吗?答案是通过音乐。通过音乐也能当上相国?其实邹忌是通过音乐让齐威王注意到自己的。有一天齐威王正在演奏鼓乐,邹忌则推门而入,说您演奏的太好了!齐威王很是愤怒,用手握住了剑柄,恨不得立刻拔剑刺了邹忌。早知道这位君主脾气不好,惹了他可是要被烹杀的。但此时邹忌不慌不忙,有理有据的说明齐威王确实深通乐理,而且和治国之道暗合,齐威王听了转怒为喜,说邹忌说得不错,对乐理确实也很有见地。

邹忌说自己不仅对乐理很精通,同时对治理国家也很在行。齐威王又不高兴了,说这不是一回事吧?邹忌说到琴音和谐则天下大治,其实这是个哲学问题,万物要保持平衡,才能稳定发展。君主要善于控制百官,才能使得国家和谐和稳定,这就像调和琴音一样。齐威王深以为然,仅三个月就拜邹忌为相。这件事情告诉我们,明白道理是重要的,但能侃出来也是一种艺术。

另外要说的则是孙膑和庞涓,尽管在很多记载上说庞涓如何的弱,但是我认为他们两人的能力应该差不多,孙膑之所以能够击败庞涓是有一些决定性的客观因素起作用的。

首先就是信任,齐国君臣目标一致上下一心,孙膑和田忌是得到了齐威王足够信任的,因此他们才能在军事上有最大的自主权。而魏王对庞涓即用且防,没有充分的授权。

孙膑和田忌是思考和行动两套系统,他们一个负责思考,一个负责执行,分工明确,步调一致,而庞涓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一人操心两人事,而且还得听太子申和魏王的瞎指挥。

最后则是军队了,齐国军队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不是新军,因此纯粹从军事素质来说,齐国军队不是魏武卒的对手,毕竟魏武卒是吴起的战法,是他离开魏国前给魏国设计的经典战法。硬拼齐国是没有胜算的,因此齐国军队只能采取以退为进,示弱骄兵的办法来麻痹魏军,找到战略上的突破点。这招很奏效,魏军轻敌冒进结果是在马陵之战中全军覆没了。

齐威王三十四年(公元前323年),秦国想要入侵齐国,双方在桑丘交战,虽然齐威王的近臣多次建言称齐国主将匡章会背叛。但齐威王说匡章是个孝顺父亲的人,连死去的父亲都不敢忤逆,怎么会背叛活着的君主吗?他坚持让匡章出战,齐军最终击败了秦军,获得桑丘之战的胜利。

齐威王三十六年,齐威王去世,享年59岁。他的人虽然走了,但却给齐国留下了令人惊叹的财富与繁荣,历史将永远铭记他的功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史记(三十)田敬仲完世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lxm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