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黎明写作俱乐部黎明写作训练营VIP会员作品集
杨黎明:写作公开课笔记整理(一)2019-07-02

杨黎明:写作公开课笔记整理(一)2019-07-02

作者: 黎明谈写作 | 来源:发表于2019-07-03 11:35 被阅读102次

    今天,我将以孔德勇写的这篇作品作为样本,来讲今晚的公开课。

    上次我们讲过,谈到“高考”这个主题,我们在座的人群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参加过高考题,另一类是没有参加过高考的;不管是参加过高考,还是没有参加过高考,都不过是一种人生际遇,其本身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一、合理选择素材的“三大原则”

    无论写任何作品,都需要创作素材。但针对同一主题的作品,可能有很多创作素材可以选择,那么该如何来选择呢?务必遵守三个原则,那就是:从己到他,从近到远,从小到大。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能在自己身上,自己的经历中找素材,就绝不从别人身上找素材;能从自己身边的人身上找素材,就绝不从远处陌生人身上找素材,或者举例子;能从一些小事上举例子找素材,就绝不列举一些假大空的事例,来作为素材。

    那么,对于今天这样的关于高考主题的作品,最好就是从自己身上找素材,确切地说,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去找素材,举例子。而今天这篇孔德勇同学创作的作品,就是从自己亲身经历中,捕捉的素材。

    二、题目的重要性

    那我们就来看看他是怎么写的,看他写得对不对。在开始讲第一段之前,我尤其要特别表扬一下这位作者,他的这篇作品的标题非常好,对其作品的中心思想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因为,高考,无论成功或者失败,确实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节点,也仅仅是一个节点而已,不是我们人生的全部。可,虽然高考只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小节点,但这个小节点,对我们的人生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但节点,也毕竟只是个节点,不是我们人生的全部。如果高考成功了,人生可以锦上添花;如果不幸高考失败了,也不至于导致人生满盘皆输。所以高考往大了说,是一个节点;往小了说,也只是个节点。绝不是支点,也不是终点。因此,我个人认为这位作者这个标题非常好,因为他高度概括了该篇作品的中心思想。

    每一篇作品,可以像一个人取名字一样,可以取很多个标题,但这若干个标题,也可分为三六九等。而能高度概括中心思想的标题,可谓之:上等。

    三、铺垫太重要

    接下来,我们来看他的第一段。第一段他是这样写的:“学业、事业、婚姻,人生三大事。然而人们常常感叹人生苦短;无论短与不短,人生历程就摆在了面前,放在了脚下。三大事中又各自有着各自的无数个节点,一个按着一个。”从文章一开篇,他没有直奔主题。而是先做了一个铺垫。抛出人生三大主题:学业、事业、婚姻,人生三大事。这很好,要是我来写,也是这样写。

    我们在任何时候,创作任何作品时,在第一段,一定不要直奔主题。而是要为你这篇作品的主题,先做一个铺垫,慢慢地引出你要讲的主题。这相当于你打电话给你的朋友借钱,你要是电话一接通马上就问:张三你能不能借我多少钱,这样借钱,肯定必死无疑。你们肯定也经历过别人向你借钱的经历,有没有哪个傻逼向你借钱的时候,电话一接通就问你:张三,你能不能借我多少钱?打电话借钱,电话一接通,往往都得扯一些与借钱无关的事情,这叫:铺垫。电话一接通,向你借钱的人,往往会问你:兄弟,吃了饭没有?最近在忙什么呢?这是初步的寒暄。他问您最近在忙什么,你也会本能地问他最近在忙什么?当你问他这句话时,他就可以慢慢引入“借钱”这个主题了。当他回答你自己最近在忙什么的时候,往往就开始诉苦了,诉苦到高潮的时候,就引入“借钱”这个主题。这是一个正常人交流的常识。什么是常识?就是正常人都知道的知识。既然这是正常人都知道的知识,那么为什么绝大部分作者拿起笔来写文章时候,就不懂得为自己的作品主题做铺垫呢?因为,他们还没有把写作,和平时讲话交流等同起来。刚学写写作的人,他们往往是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脱节的;而有经验的老作者,是能够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辩证统一起来。

    所以,看一篇文章的标题和第一段,就能准确判断这个作者是个老作者还是小白作者。老作者写的文章,看上去,文章题目和第一段,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其实,那不是脱节,那是铺垫。而新作者写的文章,其文章标题,和第一段,看上去是紧密结合。其实是他的思维空间狭小,没有能力为自己的主题做铺垫。

    四、恰当的情境下,引出文章的主题

    好了,我们回到孔德勇同学这篇作品开头第一段。他开篇第一句就抛出人生三大主题:学业、事业、婚姻,人生三大事。学业,确实是人生三件大事之一。但“高考”,只是“学业”当中的一部分,或者说一种,而不是全部。所以,既然作者抛出了学业这个话题,就应该进一步具体化地归结到学业之中的“高考”这个主题来。对此,作者也做到了,只是他把具体化地叙述放到了第二段。也就是在第二段确切地引出了今天这篇作品的主题:高考。并且在第二段中,作者明确地向读者宣告了自己是参加过高考的人,只是高考落榜。这里我们作为一个读者,就可以大概明确作者所经历的是哪一种人生际遇。

    第3、4自然段,是两个过度段,也就是从概述自己当年经历的高考时代,过渡到自己个人高考经历。第6自然段,就过度到了自己个人的高考经历了。作者在第6段中,谈到自己参加高考的动机,如何参加高考的,等等,这几段写得都没什么问题。

    五、要紧扣主题,切忌跑题

    而到了第七段,突然他举到自己女儿的例子,就是画蛇添足了,在这里完全没有必要扯到女儿的高考了。而第10段,是写了作者参加高考时发生的一件具体的趣事,这一段,完全就是多余的,脱离主题了。

    我布置这个“高考”主题,就是希望大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谈高考与自己个人命运,家庭命运的关系。谈一谈高考对自己个人、家庭、社会、国家、时代的重要意义。而不是让你去写一些,高考中发生的一些鸡毛蒜皮的趣事。因为这些趣事,跟高考的意义本身是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

    第11、12,依然是脱离主题的废话。这两段,写的都是发生作者高考期间的一些琐事,在这里,对于烘托“高考”这个主题,毫无作用。尤其是,第12段,和高考主题完全就是脱节了。

    六、观点要写深写透

    第8段,第9段,作者谈的是自己当年参加高考时的心理感受,及一些心理活动。其大方向上没什么问题,但可以写得更具体一些,这两段都写得太空洞。

    七、要注意正确分段

    13段、14段,虽然回到了高考这个主题,但这两段表达的都是作者对曾经参加过的高考的一些感想,或者感悟。原本应该放在同一个自然段,而作者却把他们分成了两段,导致不伦不类。

    八、结尾务必扣题

    第15段,这个结尾写得不错,之所以说写得不错,是因为作者进行了扣题。因为他的文章的标题,就抛出一个结论:高考,人生中的一个节点。在文章结尾他再次讲到:高考,人生中的一个节点。起到了一个首尾呼应的重要意义。此外,作者也确实把“高考”当成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个节点,而没有把“高考”看成是人生的全部。他说自己参加完高考后,并没有放弃学习,依然带着高考的精神,以高考的态度,参加工作,并且坚持学习。这是一种非常具有正能量的结尾。所以,我为作者这个结尾:点赞。

    九、创作活动的重要使命就是:要树立自己的观点

    这篇作品,有一个还不错的开头,如果能在第6段后面,深刻地写一写自己参加高考前,高考中,高考后的一些心理活动,也就是说写一些自己的心路历程的话,能够让这篇作品更加丰满起来。在最后一段,也就是15段后面,如果能再写一段自己高考失败之后,对自己高考的反思,以及历经人生坎坷,多年后的今天,对高考的反思的话,会使这篇作品更具有可读性。

    因为,“高考”虽然是人生中的一个“节点”,但毕竟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你想想看,你即使跟哪个人吵个架,你事后都会跟别人议论老半天,更何况是自己人生中的一场刻骨铭心的考试呢,你考完这么一场决定人生沉浮的考试,总是会有一些个人感受,和感想吧?更何况你还高考失败了呢,那有所思所想,就更是理所当然的事了。因此,最后一段,就非常有必要写一写自己对人生这场重要考试所做的一次深刻反思了。就像参加完一场战争,无论胜利或失败,都要做一次战斗总结。当过兵的人,都知道这一点。我们写文章的人,也应该懂得这一点。以后再写文章的过程中,每谈完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以议论的方式,发表一下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因此而表达出你的观点。

    读者看我们的作品,不是为了看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的过程,而是看我们应对人生大事小事的方式,以及这些事情发生之后,我们的所思所想。每当我们写完一件事情之后,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我们都应该跳出事件的本身,去反思这件事,并且谈一谈我们的看法。即便我们写出来的观点是错误的。但即使错误的观点,也远胜于没有观点。因为,没有观点的文章,就如同没有涟漪的一潭死水。

    十、老师的寄语

    这篇作品从总体来看,谈不上是一篇成熟的作品,但从作品的开头与结尾来看,已经有了构成一篇作品的雏形。由此,可以看出这位作者有一定的写作基础,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只是在写作上还缺乏理论上的学习,和实践中的锻炼,望日后加强。

    杨黎明:写作公开课笔记整理(一)2019-07-0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杨黎明:写作公开课笔记整理(一)2019-07-0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mhq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