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想法简友广场
改变,就是现在-                《了不起的我》

改变,就是现在-                《了不起的我》

作者: 芸间猫步 | 来源:发表于2020-05-11 19:26 被阅读0次

    《了不起的我》第一章的名称为:<开启行为的改变>(结尾附思维导图)

    这一章节划分了 九个小部分,包含:1、改变的起点:选择;2、改变的本质:创造新经验;3、摆脱旧经验;4、看清心中的恐惧:心理免疫X光片;5、检验人生假设,看清自我局限;6、小步子原理:迈出改变第一步;7、培养环境场;8、情感触动是改变的重要动力;9、改变是否真的有效。

    以上九个内容,我把它总结为四个层面,会更容易理解:(展开内容,可参考后面的思维导图)

    第一层面:改变从选择开始(前述1)

    第二层面:改变为什么这么难(前述2~4)

    第三层面:如何实施改变(前述5~8)

    第四层面,反思:“改变”的有效性(前述9)

    最近身边想要创业的朋友好多,行动快的已经搭台起步了,行动慢的不是不想开始,而是目标有了,迟迟无法行动,因为不断沉浸在自我怀疑里,担心竞争不过行业前辈、担心自己经验不足资源贫乏、担心自己口才不好说服不了潜在客户,担心行情不好做了亏本……。

    趋利避害的本能,会令我们在付出一定成本或做出一些未知的改变之前,不断考虑各种失败投入的可能性,因此强化困难与障碍,成为了大多数人做重要决定的常态,书中说:想要“从找困难变为找方法,最关键的意识就是:你其实一直都有选择”,想要做灵活机动的人,还是做“无能为力”的环境的牺牲品?你选哪个?

    “选择”是做出改变的第一步,我们想突破当下的自我,先要从现实出发,考虑要选择做什么,我们要做的这件事情,绝不是为了证明对错,验证理想和期待,而是回归到促进现实状况的改变,将改变寄托于自己的行动,而非依赖于他人在十字路口“帮我选择”。

    当我们选定了一个方向与动作,改变已经悄然开始了,书中强调,什么是改变?改变就是“创造”,创造新的经验,代替旧的经验,这里的新经验,实际就是我们对一件事固有的应对方式的改变,为什么那么多人感觉到改变如此困难,想要减肥,本打算每天跑步五公里,结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要坚持读一本书,读了几页便开始神游太虚无法专注;想要开始做个理智淡定的人,却还是会没来由的暴怒……,因为在旧的经验里,我们已经习惯了沉浸于心理舒适区,这个心理舒适,就是我们多年形成的一贯的应对方式,不动总比挥汗如雨要舒服(所以减肥会中断);文字和思考关联总是令人有点费神费精力(所以还是去刷剧吧);情绪宣泄出来总比强制冷静要来得爽(所以难以理智);这些以往的经验带给我们的切身感受具体而又现成,它令我们无比熟悉,因此无论这种方式对解决问题是有作用的还是灾难性的,它都如同一头健硕的大象一样,以动物的本能加上强大的蛮力,不断战胜力量渺小的骑象人手中那理智的缰绳。

    所以,问题来了,改变如此难,如何驾驭心里的那头大象,令改变的阻力在理智的缰绳中被驯服?

    书中又给出了【两种工具】:

    【第一种—心理免疫X光片】

    心理免疫X光片其实在我看来就是自我思想局限的诊断工具,找到改变的障碍,就是在寻找自己的思想症结,也就是“看清心中的恐惧”。当我们要寻求一个新的成长或改变时,伴随的是对未知可能的焦虑,这种焦虑,就是我们心理的免疫机制在用旧经验抵抗新经验,即“它不属于我,它是新来的”。照见这种恐惧的诊断方式,就是给自己的恐惧焦虑拍个片子,用四个问题来深度察觉内心对于成长与改变的真实局限:

    问题一:希望达成的行为目标(行为)是什么?(设定期待行为)

    问题二:我在做哪些与目标相反的行为?(反思现实的相反行为)

    问题三:这些相反的行为给我带来的好处是什么?(旧经验的潜在好处)

    问题四:如果我不这样做,就会发生什么糟糕的事情?(内心重大假设)

    书中列举了了一个很好的例子,艾米在会上总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用心理免疫X光片映照她内心的局限如下:

    问题一:希望达成的行为目标:自信的表达

    问题二:现实的行为相反:随声附和别人,声音微弱…

    问题三:这样做的潜在好处:避免和意见不一致的人发生冲突

    问题四:内心重大假设:和别人发生冲突

    通过这样的诊断,我们了解了自身对于困难的恐惧根源,对于后面的行动,就更加有的放矢。

    接下来的第二个工具,是我们实施改变的四个原则。

    【第二种—实施改变的四个原则】

    原则一:检验人生假设

    这实际还是在用心理免疫X光片看到自己真是的恐惧,看见之后,我们是否可以尝试做一些不一样的行动,如果我们担心这个行动过大,真的证明了我们那些糟糕的恐惧结果,那么,退而求其次,从一些小事或者以不那么紧密的节奏开始,例如艾米,在非重要会议上尝试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对照看看发生的结果是否大多数情况下都如自己的假设;当我们发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不会发生想象中那么来势汹涌的攻击、排斥,那么,我们已经通过尝试做不一样的行动,令那些错误的假设崩塌了,下一步的行动,将更有信心。

    原则二:小步子原理:迈出改变的第一步

    也就是上一个台阶,就增加一个高度,完成一件小事,取得一个小成功,就是给自己一个新的希望,情感驱动的大象恐吓、引诱着理智的骑象人没有必要去做改变,否则可能会面对失败。书中也提到,我们往往为了不让自己失望,就宁愿不要希望,小步子原理让我们设定目标的同时,即专注当下要做的事情,对于无法改变和左右的结果,不去过多思虑,专注做好当下的努力,每完成一小步,就是走过了一个里程,艾米的每一次非重要会议发言,就在令她发现别人的否定也并没有那么可怕,惧怕读书的人每多读过一个章节或几页,也会发现,原来看下去似乎并不那么难,情绪暴怒的时候所谓的深呼吸三次,也是在走出情绪控制的一小步,令你了解坏情绪来得慢一点,其实并不会天塌地陷。

    “也许有一天回过头,走着走着,我们发现,自己走得已经很远了”

    “天黑路远,悬崖陡壁,手里提着一盏小灯,怎么回家?”“看脚下”

    原则三:培养环境“场”

    所谓场,是我们心中对于某个空间功能的预设。例如想到游乐园或KTV,我们就会想到娱乐;想到图书馆,我们就会想到读书;想到办公楼,我们就会想到工作……。孟母三迁是不是也是在为孩子寻找一个学习的场?去书店读书、在办公楼里工作,我们是在借用别人的场,我叫他“公共场”,大多数人通过一类行为形成的场域,也会深深影响和改变我们在这个场域里的行为;同时,我们可以为自己创造私人场,“我的场”,例如家里书架前的一小块读书区或书房,固定的电脑桌用于学习或工作,阳台上的健身器材告诉我们这里是你的塑形区。

    “我们的行动,如果有意识的在某个特定的空间里发生,久而久之,空间就有了记忆,我们每一个奋斗的场域,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历史。”

    原则四:改变最重要的动力,情感触动

    女儿已经到了叛逆的青春期,过去的批评、说教如今换来的已经不是乖顺的站着听,而是房门一关,把我隔绝在外,有一天她问我,是不是因为她给我带来了麻烦,令我厌烦,所以,才总会批评她,为此我反思了很多次,在《了不起的我》中,我看到了作者类的经历,作者的老师曾经极其严苛,这种严苛伴随着频繁的批评指摘,使得作者一度丧失了努力学习下去的意愿和勇气,而再一次恳谈后,使得作者终于在老师的话语里体会到了那些批评苛责背后,是导师对于学生的热切的期待与热爱,至此,作者终于有力量重拾信心。这一节也令我终于理清了自己曾经和女儿辩白不明的原因,我的行为,让她在受挫之余,直接的猜想到了“妈妈嫌我麻烦”,从根本上,她否定了自己在我心里的位置,同样的苛责、批评,其背后的本质是出于憎恨厌恶,还是爱与期待,这是截然不同的天地,也将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所以,无论想要改变他人,还是要改变当下的自己,我们的出发点将决定着我们是给了自己一个动力,还是一个棒喝。

    “在书中,甄别我们改变的动力,也是从自我发问开始::你对自己好吗?你在想起自己的时候,是带着厌恶和憎恨,还是爱和同情?如果你还在内疚和自责中折磨自己,你也应该放弃和自己之间的战争了,就像一个士兵,终究要卸甲归田。”

    爱与期待,是改变最重要的动力

    以上,两种工具的结合,会从探寻改变的自我设限源头开始,逐一帮助我们解开行动中的结,然而这样做就够了吗?

    在这一章的最后一小节,作者提示我们,务必不要放松对改变有效性的审视。那么在改变行动的四原则里,说到了小步子原理,要我们关注当下,对改变的最终结果是无法判断的,为什么有提出审视有效性?这里的审视,是让我们理清,我们要做或当下已经在做的改变,是否是在真实的解决问题,在我看来,也就是辨别“改变行动的真伪”,判断标准,就是这个改变,是否达到了改变现在的目的,还是始终原地画圈维持着现状,甚至使状况在恶化。

    书中建议我们时刻提醒自己两个问题:

    第一:我要改变的是对外界的不如意,还是真实的问题。

    如书中所提到的例子,年轻人期待实现自我价值,在职场中不断变换工作,只要发现工作不如预期就跳槽,表面看是在寻求自我价值的真谛,实则却忘了自我价值的增值来源于经验积累,通过频繁变换工作的改变,另他越发迷茫,恶性循环。因此,年轻人混淆了改变的真实议题,将换工作机械的应对职场不如意,,当成了挖掘自我价值实现人生理想。

    第二:我的改变有没有违背自然法则。

    拔苗助长的例子尽人皆知,自我价值需要经验和认知的积累,这需要发展的过程;想要改变婚姻状态,绝不是立刻离开将已婚变单身,而是改变在婚姻里相处的模式,令日久成冰的关系逐渐复苏、融化。

    所以作者说,人只要有焦虑感,就会想改变,可是顺境、逆境都是人生常态,有时候我们需要忍受不好的境遇,哪怕暂时看不到希望。因为就算我们不改变,事情本身也在不停变化,盲目的改变,常常会打乱事情发生的进程。


    【总结起来这一章节的内容,想改变自己,做到这六点就够了:】

    1、 坚定信念:你一直都有选择,一直都可以改变,改变不问谁对谁错,只看有用没用。

    2、问自己四个问题,我希望自己做什么?我为什么没有这样做?我不这样做是担心什么?不这样做会发生什么最糟糕的事情?找到内心恐惧。

    3、从小事尝试改变,节奏可以不那么紧密,但不但可以不做。

    4、给自己造场,场就是环境和仪式感,想成为学霸就创造好的学习环境,想减肥就给自己一个健身空间,想控制暴怒的情绪就深呼吸三到五次。

    5、记住改变最重要的动力是爱和期待,爱自己、爱他人,多鼓励、多认可,高要求的背后不是恶意打压,而是善意期许。

    6最后问自己,我要改变的是对外界的不如意,还是真实的问题,我的改变有没有违背自然法则。

    须知,盲目的改变,常常会打乱事情发生的进程。

    下附思维导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改变,就是现在-                《了不起的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mjp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