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主讲人-沈致隆教授,在讲座的最后放了一段5分钟的贝多芬交响曲《欢乐颂》,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听过古典音乐了。虽然会场吵杂,音响效果一般,但当曲调入耳,声声直击内心,胸中震颤,眼眶有些涨。
对贝多芬,莫扎特等音乐大师的了解,仅限于初中音乐课堂上老师简单的介绍。印象中,高中没有音乐课,学校把宝贵的时间都放在学习考试上,就连课间广播都是诵读的那些激昂奋进的文字。大学时间很多,我记得选修过一门《电影艺术欣赏》课,如果开展《音乐艺术欣赏》,我应该会去上的。学校资源有限,我自己也忘了主动去接触古典音乐,没曾想去敲敲音乐圣殿的大门。参加工作,结婚生子,忙着赚钱养家,也听流行歌曲,多了总感觉烦腻。轻音乐很少听,对交响乐更是一无所知。
托孩子的福,邀请到沈致隆教授为师生和家长举办《科学与艺术的联系与交融》专题讲座。沈教授是物理化学教授,但他也教了二十多年的音乐,自身就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体现。
74岁的沈老精神矍铄,连续两个多小时的演讲,一口水没喝,声音洪亮。他讲话速度偏快,我们这群年轻家长都要聚精会神跟上,不然会慢上半拍。沈老思维活跃,频频蹦出现在的网红字词,风趣幽默。
沈老回忆说,入学北大的第一年就患上抑郁症,毕业前夕的某一天晚上,他绕着未名湖走了一夜,他想跳进去一了百了。是他喜爱的小提琴,喜爱的音乐让他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天亮时他回到了宿舍。
“当我生病时,莫扎特的悦耳音调就像情人似的,在枕边看护我……在疑惑与沮丧的生死关头,贝多芬的音乐在我心里重新点然了生命的火花。”
“在生活中贝多芬不止一次给我支持。我来到他的故乡波恩,向他倾诉衷曲,我的心中充满了他的痛苦、他的勇敢、他的悲哀和他的快乐。他强有力的手,把跪在他面前的我扶起。这只手给我的新生婴儿《约翰.克里斯朵夫》行了洗礼,……于是我返回巴黎,和生命签订了一个新的契约,唱出了大病初愈的人对神明的感恩之歌,就是《贝多芬传》。”
这是法国思想家、文学家、钢琴演奏家--罗曼.罗兰,对于自己人生、事业与音乐联系的感悟。
与音乐为伴我在想,如果过去的时光我能与音乐为伴,与大师为伴,是不是会少很多烦恼迷茫的时刻?对儿子急躁性格毫无对策的我们,或许也可以试试“古典音乐疗法”。
就从一无所知开始吧,去了解肖邦,去读《贝多芬传》,家里的音箱多放一些德沃夏克……重拾音乐旅程中的美好。
走出会场,心情很安宁。跟老公留言:“我今天被洗脑了。”他回复:“又想跟小孩报什么班?”“寻一种他感兴趣的乐器吧,希望他的生命中一直有音乐作伴。”
与音乐为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