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本来想起个这样的名字“这是一篇渴望救赎者or low B or 二狗”的自我讨伐,想来还是不要给已经不太喜欢的自己再贴标签了吧,道阻且艰的漫漫人生路,还是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吧。既然已经意识到了自己不完美(呵呵,何止是不完美,就像岳云鹏和沈腾说的相声 “你一个月挣多少钱呐?”“不到十万。”“天呐,具体多少钱?”“四千”(忘记具体数字,就是这个意思));既然已经意识到没有人能真的“给你指出一条明路”,路还是要靠自己选择,自己走,别人的话永远只是建议,即使设身处地,即使只是单纯的想为你好,但别人不是你;既然已经初级“开窍”,那么希望,我可以成功。
孩童时期,听命效仿于家长,拼全力成为他们眼中机灵聪明活泼之孩,不知是为了讨喜还是怕了“批评教育”。
萌芽时期,发现了和原生家庭不一样的生活模式,于是心生向往。
懵懂时期,以为不叛逆就不是青春,学着别人眼中酷酷的少年少女的样子,怎奈忌惮于虎妈的权威,于是只能在漫无边际的网络上书写一些那时的我所认为该有的或颓废或激进的青春。枪杆子底下,我还真不敢藐视“政权”,于是在一辈子只有一次的青春叛逆期里,我的挣扎也显得滑稽可笑,蠢萌蠢萌的。
青春后期,我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学习上进,不谈恋爱,没人逼迫洗脑就自动放弃了外界的“花花世界”,好好穿校服,好好朝自己的梦想奔跑。
之后考上还不错的大学,像所有女孩子的人生轨迹一样,开始打扮自己,谈恋爱,看一些不痛不痒的矫情软文,然后仗着自己从小到大被娇生惯养的臭脾气,秀着不知从何而来的优越感,成为了曾经自己笔下不喜欢的万千女性大众中庸俗的一员。
写到这,矫情的又哭了,是,我终于还是当了一回自己讨厌的人。索性,还没病入膏肓。
我讨厌那些有事没事就故意(注意,是故意)晒今天买了啥,明天又去哪吃饭啦好开心,后天计划去旅行圣地诶的朋友圈各种圈状态,人人都有虚荣心本无可厚非,但这股子感觉上升为邪气,左右你的情绪甚至影响你的认知和健康的(心理+生理)生活方式,更甚者将“保养”自己的虚荣心上升到人生信条,可就大事不妙悲哀且令人讨厌了。可如今,我亦成为了众多散发着迷之自豪优越感的装逼侠之一。我秀物件儿,秀美食,秀恩爱,并试图借此来提升自己的逼格,想让所有人羡慕,你看我的日子多幸福,赤裸裸又傻乎乎的以为这样可以树立自己独具一格,高大完美的形象。然后欲望的种子开始发芽,哪天突然我发现别人晒的比我的好,我开始攀比,嘲笑不屑亦或是愤怒嫉妒。
我知道人要有自己的正三观,不该任由外界的任何声音所摧残。可是我依旧会刷那些没营养的公众号,看那些完全不为自己言论负责的微博,汲取那些不计后果简陋粗暴的麻辣烫(我认为能被称为鸡汤的,应该是那种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富有养分,行文流畅,不尖酸,初衷为了鼓励帮助大众,而不是娱乐至死博人眼球)。于是,当我看到『男朋友爱你的n个表现』,读到『爱我,就要无条件包容我』的时候,脑残一样逐条比对自己的男朋友。从来不去推敲那些道道是否真的符合逻辑且可接受,难怪最近有句话挺火,自古真情留不住,最是套路得人心。然后一个我深爱着的,也深爱着我的男朋友,因为我的花样作死,无奈且悲哀的离开了。
我知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生活环境不同,势必会造成对某些事物的观点不一致,要学会尊重和善待这些差异。不知是不是“毒辣烫”吃多了,我后来变得越来越暴戾,越来越倾向于只用自己的观点评判这个世界,甚至用那些作者的观点去看待问题,不愿体谅,不愿再为他人着想,不去理解,也越发不会感恩。慢慢认同,你不懂你不会你就是辣鸡,我懂我会我凭什么平白无故的花费自己的时间精力去教你(斗米养恩,升米养仇另当别论)的观点。而事实上,你我身边是否真的存在那么多“你有能力你就有义务帮我不帮我你就是坏人”的人嘛?有是有,但是好像还是因为自己帮了个小忙人家就千恩万谢,甚至日后心中都会记你一个人情的人多些吧。而那些看似有道理,看完顿感神清气爽,恨不得让人立马有种扛起机枪炮轰一切,不管自己有没有受过这种委屈,也不去反思自己有没有不妥当的地方,看完文章只想大声向世界振臂高呼老子不伺候你们这些混蛋了!你们这些人都是傻逼!真的有点煽动原本在这个“太快的世界”格外浮躁的还自以为“真性情”的心啊。不是鼓吹圣母玛利亚,是觉得,还是在这片本来就贫瘠的土地上多浇灌一些有调理有逻辑不脑残的滋养鸡汤(鸡汤,见上文笔者所给定义)好一些啊。现代人的浮躁就像那干柴枯草,任何看似(亦或是实则)有逻辑且行文流畅的激进文字就像是会做饭的厨师灶上的小火苗,倏地一下,干柴烈火,火烧燎原。
我觉得我的认知系统好像在退化,真的要赶在她还没山崩地裂之前,重新树立自己的三观,大学的这三年,不但没有进一步用理论的正确的知识来武装自己,反而放弃成长,故步自封,并自以为了不起,假文艺还宣称自己真性情。活的越来越模糊,未来遥不可及。
我不知道到底怎样才能改变现在这个看似无可救药的自己,想起朱伟老师说的,你要相信,这个世界上受到很多很多人追捧的,一定是有问题的,别人都喜欢什么,你就不要跟着去跟风。语言简单粗暴,想来势必会遭到很多人吐槽,但细想,没有道理么?
忘记哪位老师说的一句话,“不要看活着的人写的书,我从来不看,我只看死了的人写的书。”该是因为经过历史的沉淀,逝者的文字是转动时间齿轮的老爷爷送给我们更滋养人心的极佳食物吧。
二话不说,重新下载了鲁迅,王小波。我不是愿请教别人,只是别人也不能明确告诉我重塑三观这事该怎么去做,作为心智尚且还算成熟的成年人,我相信,我能找到办法。也会看一些别人的例子,毕竟可能会少走一些弯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