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适于人们做梦、干活、恋爱、结婚,悠然过日子的好地方。」──台湾文学家‧叶石涛
宝马雕车香满路
倚海的台南原本安分的守在台湾岛屿的南岸,离海岸线那么近的她,始终无法预料,这竟使她卷入了无可避免的时代浪潮之中,因着海运河道之便,她一步一步走上历史的舞台,成为清代首屈一指的繁华之城,一时骈肩杂遝,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然而,河道渐渐的淤积,使她被时代的洪流越推越远,而终归于平凡。
繁华落尽见真淳
世事变迁,时空流转,台南依旧是台南,居民依然素朴如故,昔日来来往往的车马华盖、达官显贵一一退去,多了前来寻幽访胜的旅人与雅士,悠游漫步小城台南的街道巷口,与见证过去风华的老建筑不期而遇,历经岁月淘洗的它们,洗链出他人夺不走的真淳与隽永,或许它们姿态各异,但率真而质朴却始终是不变的特质。
优游大街小巷中
选择搭火车前来台南的旅人,台南火车站将会是为旅人接风洗尘的第一站,日治时期车站的二楼设有洋式旅馆,为当时唯一设有旅馆的车站,铁路旅馆除提供乘客住宿外,还设有餐厅、酒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车站几经修复,因应时局变化,最后只能悄悄熄灯,如今从车站一楼大厅向二楼望去,尚可略窥其堂奥。
走出车站外,和南方岛屿的太阳打声招呼后,跳上公车后,来到民族路附近转转,看看赤崁楼的前世与今生,赤崁楼前身为荷西统治时期所兴建的普罗民遮城(Provintia,即行省),汉人又称其为红毛楼,至清代只剩断垣残壁,今日所见大多是汉人在遗迹之上所兴建的建物,其中清代乾隆年间的九座赑屭碑(赑屭,相传为龙所生的九子之一,性好负重),为六年代后从台南大南门城内迁来,而成为今日赤崁楼著名的景观之一。
往民生绿园方向而去,公园路上的南区气象中心(即原台南测候所)可先前去一观,建于日治时期的台南测候所,以圆形建物与宽烟囱塔楼组成,当时以所辖地最高点为设置气候所的标准,台南鹫岭(即今公园路)是过去旧城区内地势最高处,与仑仔顶、山川台、山仔尾、赤崁、尖山、覆鼎金,合称为「府城七丘」。
之后再往中正路上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台湾文学馆(即原台南州厅),由日籍建筑师森山松之助设计,在日治时期做为台南州行政中心,现今则做为台湾文学馆,最初进行古迹修复再利用时,设计师以「尊重历史记忆」角度出发,新建的建筑部分量体及高度巧妙安排于古迹之后,出入口的动线设计上,也规划须穿越古建筑才能进入新建筑的空间,形成新旧时代彼此之间的交流对话。
如果对文学饶富兴趣的旅人,附近的「叶石涛文学馆」是不错的去处,可一睹台湾文学名家的流风余韵。
继续沿着中正路走去,偌大正门上写着大大红色的「119」字样的台南消防局(即原台南合同厅舍),令人眼睛为之一亮。日治时期为了庆祝日本昭和天皇登基而兴建中央的高塔(称之为「御大典纪念塔」),为当时市区里最高的建筑,后来做为消防瞭望台使用,而后又在两侧加盖砖造「合同厅舍」,成为现今的建筑样貌。
再往前走,不远处可见到台湾土地银行台南分行(原日本劝业银行台南支店)迎面而来,整体建筑流露稳重厚实之感,尤其成排的仿多利克式廊柱,格外吸睛,而该建筑的风格样式,与同时期的日本劝业银行台北支店形式相近,可说是一对孪生姊妹花。
转往南门路上去,不能错过全台首学──台南孔庙,建于明郑时期的台南孔庙是台湾首座孔庙,也是唯一有泮宫石坊的文庙。其格局为标准的左学右庙,为前殿后阁的三合院,三进两厢,自大成坊进入得经由「礼门」及「义路」,才能进入大成门及大成殿,右庙的第一进为大成门,第二进是大成殿,第三进是崇圣祠,而左学则为明伦堂和文昌阁。
坐在苍苍古树下歇息,听虫鸣闻鸟儿啁啾,引人思古之幽情。
再转往府前路走去,可遇见日治时期的台南警察署厅舍,其外墙建材则与原台南测候所相同皆为土黄色,但在七年后一度被漆上红色涂料,纳入「台南市美术馆」后再度进行整修,又恢复其原来面貌。
再往前走一些,被誉为台湾日治时期三大建筑之一的台南司法博物馆(原台南地方法院)正向游人招呼,此建筑也同是出自台南州厅设计师森山松之助先生之手,其建筑风格有着壮丽的仿巴洛克式圆顶,圆顶之下的大圆柱雕刻华美,搭配几何图形彩色花砖,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
之后可再度搭上公车,随公车一路晃来西门路上的蓝晒图文创园区,其前身为旧司法宿舍群,园区内一部分为日治时期所兴建之木造日式建筑,透过空间活化利用注入新创意,如由设计师刘国沧先生操刀的著名海安路蓝晒图(原名「墙的记性」),在因缘际会之下辗转来到这里,和大众再续前缘。
念去去千里烟波
旅途太美,令人眼花撩乱,舍不得阖眼,舍不得就如此潇洒转身离去,舍不下府城的真诚与美好,这份眷恋的心情,唯有来过台南小城的人才能一一领略,才会明白台湾文学耆老叶石涛先生所言确实不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