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洛阳花似海,街头巷尾,茶余饭后都是哪个园子里牡丹花开了多少,哪个园子里有什么新奇名贵的品种。来洛阳的客人也明显多了,是平时的三倍还要多,我的四月就是陪客人喝茶聊天的四月。
在众多客人中,有两位和我是同年,同一年出生,同一年上大学,同一年毕业参加工作,其中一位还是我同届的大学校友,我们在同一栋宿舍楼里住了四年,却在毕业二十多年后在一场饭局中相识。或许是人到中年,亦或是饱经世故的缘故,同龄人在一起,聊起大致相同的高中生活,曾经神一样的高中老师们和曾经神一样的自己,居然一个个神采奕奕,滔滔不绝,我也有自己的高中记忆。
记忆中最深刻的是晚自习后的宵夜,说是宵夜实在是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更合适,高中时的晚自习要上到晩上十点,也有学习努力的同学上到十一点或更晩一些。农村中学的伙食差,油水少,三四个小时的晩自习也是一项体力活儿,准备睡觉时,肚子早己饿得咕咕叫,不吃点东西入睡是十分困难的,于是就三五成群的去找食儿吃。学校男老师的家属很多是没有工作的,跟着丈夫在学校住,发现了孩子们需求的同时也发现了商机,她们有的两人合伙,有的自立门户,找一间房子或在老师们的宿舍,支了煤炉子,有的卖面条,有的卖烙饼。面条是浇卤的捞面,用肉丁、茄丁和萝卜丁做成卤,面条是机器压成的新鲜的湿面条,水烧开,面条煮上两滚儿,捞出过水,浇卤,就上大葱或大蒜,那个味道对于饥肠辘辘的我们来说就是天下第一美味。烙饼是用烫面,加了葱花,抹上椒盐,放在鏊子上烙熟。把刚出锅的烙饼叠成一个直角扇形,两只手捧着,小心地吃着,在学校诺大的操场上溜达着,前面的三三两两和后面的三三两两,人手一个热腾腾的烙饼,成了我的高中晚上的一道风景。
高二一开学就文理分班了,有些班里的同学被分到几个班里,老师们自然也会换的,换上的大部分都是带过高三班的老师,这个时候高考的压力不自觉就来了,老师们也分外卖力,我们的成绩就是他们晋升的重要筹码。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化学老师,教我们的时候已经快60岁了,头发白了大半,讲的化学反应能不能生成沉淀时,总是拿农村男女相亲的例子来讲,快30年了记忆犹新,他讲的打意是:正负离子就像一男一女在农村的集市上相亲,相互看上了就会结婚,结婚生子就是生成了沉淀,如果看不上,碰上几次,还是看不上,就不会结婚,也就不会生成沉淀。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
后来我去了遥远的外省上大学,毕业后又去了远离家乡的城市,很少回到家乡的母校。30年过去了,我的高中校园已经是物是人非,同学们也都在江湖凶险中展翅高飞。
高中记忆,打开了也回不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