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其实对于职业发展,对于自己个人能力的确定,困惑不已。今天偶然听了 “王石有关企业家终身学习的真谛”这一课,才发现,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会有这种对于自我,职业发展的困惑。但就像他说的每个人的在生命中的不同阶段的目标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可能也许直到老了,也不能知道自己的终身目标是什么。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什么都做不了了么?
在不确定的时代最好的自处,是先把手中确定的事情先做好,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的积累。就像“Papi酱 ” 如果没有之前中央戏剧学院的编导知识的积累,那么他的视频内容应该是火不起来的。逻辑思维的罗胖,也许之前根本就没想到自己以后有一天会做出“得到”这么个产品,而且做得还不错,至少现在成为了内容付费的领头羊。这些也都得益于之前在央视练就的对内容把握的过硬本领。而 我们之所以这么焦虑,其实也只是因为对自己知识掌握能力的认知缺乏安全感。我们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不懂,又想什么都知道一些,到最后打开了众多微信号订阅,最终却被营销意图领的越走越远,等关上微信你才意识到你好像没什么进步,但又好像你确实又知道了一些新词。
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拒绝碎片化的阅读,回归到书本身,进行系统化的学习,或者通过边实践边学习。
那么如何着手去做呢?
其一:我认为回到你学习的初衷,确定好你学习的目的和学习的重点方向。譬如工作的知识学习,你可以通过了解工作上相关方面的领先人物来开始进行阅读书籍的选取,无论泛读精度,你都会逐渐加深对这个领域的理解,并且开始建立一个更全面的知识系统。其次在学习计划上,每个时间段集中攻破一个小的部分,长期积累就能变成巨大的能量。
其二:阅读书籍需要掌握自己的节奏和方法。如工具类的书籍可以精读,并且可以做思维导图。而非工具类书籍有些书籍可以泛读,抓住作者主要想表达的几点内容即可。通过对作者书目,和书籍内容的编排,我们可以更容易的理清楚全书的中心内容,把握作者写作的论述要点。
其三:边实践边学习也是一种知识的学习方式。学习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的学习,任何理论的知识最终都是要作用于日常生活,能够对日常生活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大学生活中我们也许经过了系统的学习,但进入工作后很多知识是书本上没有的,比如人际关系的处理,比如工作上某些环节的问题你在大学时并未涉及,这些就需要我们立即通过网络,书籍以及咨询的方式去获取相应的知识。具体做法就是网络关键词的搜索,确定相关书籍并进行阅读。也可以请教资深的前辈,请求帮助。不要羞于请教,一般和前辈领导搞好关系,是一种合适的方式。这些是具有针对性问题解决的知识学习积累。
除了学习以外,我们还需要处理好其他的事物。 譬如把生活和工作的关系处理好。高效的处理你的工作,留出时间陪伴你的家人。
要说什么是无价的,我想那应该是你和你家人相处的时光。如果你因为工作缺席了你孩子的少年时代,这会是你最大的损失,那么等孩子长大了,你们会变得生疏,即便你想要修复,那段时光也补不回来。最近朋友圈,一个当护士的同学感慨“恩,父母在不远游,这是我上晚班,半夜被叫起来的心得,哪些子女不在家,父母在医院无人照看的留守老人,你们真的是要健康,总有些人以忙生活为由,回不来,回不来,万一老人挂了,你就回得来了,然后就又要找医生了,我的父母身体向来好,怎么就忽然死了,一定是你们这种无良医生!我呵呵呵呵,你真以为一个活了六七十年的身体不会坏!啊,看了人世沧桑,我好想回家啊”
看到这里,你会不会发现平常都没有在意过父母亲呢?那么,无论你有多忙,也请留出时间,回家看看。不仅仅是你想念他们,而是他们想念你。
把运动当做日常中习以为常的事情。很多人都说运动难坚持。那么把运动作为和吃饭喝水一样天天都做的事情,想想就不那么难了,每天站立10分钟,做10个仰卧起坐,10个蹲下起立,其实都不算难。每天都从这些毫不费力的运动开始做,等时间长了你会发现你做的微小事情产生了效果就能够激励你有更多的信心进行加码加量的训练了,当你不断的体会到运动的愉悦以后,运动就不算是一个 “难坚持”的事情了。
把生活中例行要做的事情步骤化是一种高效的任务管理的方式。我们可以这样确定早晨的安排“早起6:00-起床-打开窗帘-打开得到app-叠被子-穿衣-刷牙洗脸-做早餐-扔垃圾-整理仪容-上班”。
当我们早起确定好了每一个要执行的步骤,那么很多事情,都不会变的那么辛苦。你只需要根据步骤去把每天的例行事项做好。健康的生活,饮食,最后你会为自己良好的生活状态感到愉悦充实。在这些确定事物下,你能逐渐找回你对于自身未来的可控感,也逐渐有了安全感。至少你会知道你的未来是可以看得见的。
做确定的事,用积极的行动来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