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灯
我家的每个房间都有组大灯,每一组大灯都是由若干个小灯组成。连卧室也不例外,只不过卧室的组合灯比客厅简约了一些。
此外客厅还装了灯带。如果这些灯都开完的话,可以用灯火通明来形容了。只是谁都知道没有浪费的必要。通常人在哪儿就开哪儿的灯。不过自从全市提倡节能减排以来,我们家又有了新变化——新增了三只小灯。
书房里的大灯基本上是不开了。白天有阳光光顾,自然不开灯。夜晚在书桌前写写画画,新增了一盏小台灯,光线明亮而又柔和。坐于灯下,时光静静地在笔尖游走,带走一天的繁杂诸事,留下一泓静谧安闲。
台灯四周的暗影,给书架笼上一层暗黄的轻纱,柔柔的、细细的、默默地守护着主人的工作和学习。灯罩分割出的光与影的界限,不动声色地围出了一个光的扇面,铺洒在书桌上,那些光明以外的地方可以得到自由了,不再为那些多余的能源照射而拘谨,它们也许在悄悄地拉着家常,也许已酣然入睡。
我们的卧房本来没有装床头灯的,现在为了不开大灯,在床头各装了一只小灯。在冬日睡前的晚上,开一盏小灯读一段文字,梦便不知不觉袭来。岁月静好。那些不需要光照的地方就让它们自由吧。
我们还养成了看电视只开灯带,以及临走时及时关灯的习惯。这一点我婆婆做得最好,往往我们刚一出屋,她立马就会把灯关了,所以我们从来不担心家里是否忘了关灯。
办公室的两只灯
办公室的南墙是过道,过道的一侧是卫生间和楼梯,如果太阳不升到一杆子高,办公室的光线仍然是暗的。所以上早班的我们习惯了一进办公室就把灯打开,不管是批作业,还是上课,灯始终是亮着的。可自从全市提倡节能减排以来,我们这个习惯也渐渐地消失了。进门不再先开灯,上课的上课去了,批作业的总还可以往后窗坐坐,那三个大窗户可是在温情地输送着光线呢!
但是阴天的时候可就另当别论了。那三个后窗阴沉着脸,光线暗了许多。南窗更不指望,只好在白天也要亮灯。但我们渐渐注意到只亮两只灯恰到好处,既节能又不昏暗。想想我们以前都是开六个灯,亮是亮了,可有些能源充当了电灯泡,可真是多余。而且我们还常常想不起来关。现在每次开会,校长反复叮咛,我们自己也觉得有节能的必要。虽然浪费了电,并没有直接体现在让我们多花钱上,但那是我们的电啊,也是属于子孙后代的。
现在办公室只亮两只灯,灯光是没有以前亮了,但充满温馨,那是因为有一种爱的潜流在我们每个人心里涌动。
路灯
晚上出去散步,突然有新发现,路边两排路灯只亮了一排。行人车辆往来穿梭,依然清晰可辨。看来平时亮两排灯也是多余了。
这让我想到以前没有电灯的年代,黑夜就是黑夜的样子,走在黑夜里让人心生神秘之感。现在自然不会再有那样的年代了,但少一些灯光,让夜色还给夜晚,遵循自然法则,岂不是更好的选择?
走上灵津渡大桥,有习习的风吹过来,时令已过大雪,却无寒意。我在心里想,也许这一排灯也可以免去了。先生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意,他说,这一排灯也是有人按时开关的。
我们走过灵津渡,踏入扶堤杨柳的路上,看着值勤的一排路灯,我们的心里比以前更亮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