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想法散文
跟着《红楼梦》探秘老北京人的生活日常

跟着《红楼梦》探秘老北京人的生活日常

作者: 冰珊醉红楼 | 来源:发表于2021-01-27 23:39 被阅读0次

    一直喜欢《红楼梦》,虽然《红楼梦》里描写的是上流贵族生活,且被架空了历史,但是作者曹雪芹作为一个出身于被抬了籍的包衣之家的少爷,骨子里已浸润了旗人风华,其行事作派、日常生活已很自然地〝满化”了,《红楼梦》中有意无意都会流露出旗人的生活习惯、言谈风物。了解旗人的生活日常,无论是积累些知识,还是看得懂清朝故事,乃至于清楚现今老北京人的一些生活习惯的由来,都是很有帮助的,于深入阅读《红楼梦》更是具有铺路石般的价值。《旗人风华一一一个老北京人的生命周期》恰便是这样一本书。

    《旗人风华》书挺厚,内容庞杂,但有个主线,就是通过一对老北京人吴广宗夫妇,诞育儿子小秃儿,抚养这个孩子长大,自身寿尽而亡,小秃儿又结婚生子的自然生命历程,串起了一个个老北京人具体的风俗、物事、活动介绍。既可以说当一本篇章紧密衔接的小说来读,也可以当做日常社会习俗知识介绍来看。既具整体连贯性,又是独立成篇,时断时续阅读,或偶然想起来随意翻翻,都不成问题。既是知识介绍,工具书的特征也有些,但又不平板枯燥,语言诙谐风趣、平实亲和,自有些北京人的小〝贫〞和娓娓道来的感觉,读来妙趣横生。文风颇有几分老舍味儿,大约是因为老舍和此书的两位作者罗信耀、罗进德都是满族,正宗老北京人的缘故吧!此书本来是写给外国人看的一部关于北京生活和北京人的书,但是在我们国人读来,也有些涨知识、看稀奇的体会,还带有一点点寻根的意味。

    就从《红楼梦》里边的一个开篇情节(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讲起吧,宝玉抓周的时候只抓了些脂粉钗环,就此埋下宝玉与其父亲贾政之间的水火不容之势,虽则贾政喜欢自己这个丰逸隽秀的儿子,但不免也对其不好好读书、只爱在脂粉堆里胡闹,胸无大志,不能承继家族重任的行为,深恶痛绝。

    这本书讲小秃儿降生之前,先是奶奶到庙里去拴了娃娃,再由接生姥姥算日子,预备小孩出生后需要用的东西。他出生后,妈妈坐月子吃槽子糕,行供神、添盆洗三仪式,接生姥姥进行说唱表演。满月以后起小名,办满月酒,接受各路亲朋好友送的礼物。满周岁以后抓周儿。他左手拿起一把戈,右手拿起一件玉印,可谓位高权重。但最终他也不过是一个平凡的职员,可见这种冥冥之中天注定的说法是不可信的。

    书中说小秃儿长到100天的时候,奶奶给他蒸了一锅小馒头,用一根线穿成一串戴在脖子上,抱着上街。我虽然不是满族,但是小时候寒食节的时候,外婆也会蒸了面做的燕子串起来带在脖子上,那时候小孩子们还要互相比试,看谁的外婆手艺好,做出的燕子漂亮,自己也会因此被人羡慕非常,可惜现在的小孩子们是享受不到这样因纯手工的活计带来的骄傲感的。

    书中还讲到小孩子学走路的时候有一种剁绊脚丝的习俗,就是因为人死之后为防诈尸,是要把双脚捆在一起的,而小孩子轮回托生之后,无形当中的那个捆脚丝还在,需要在走路的时候有大人在其身后砍断,小孩走路才稳健,不再摔倒。这种民间的说法虽然有些可笑,但是也是从祖宗那里传下来的。

    小秃儿慢慢长大,自然是带到茶馆里边去的,爷爷带着小孩也有许多游戏,既可以进香又可以看花,还到荷花市场那边去玩儿,夏日也有一些休闲的节目。小孩子长到一定年龄便要开蒙、上学。七月七是著名的乞巧节,《红楼梦》当中说巧姐就生七月初七,还是刘姥姥说她生得巧,就叫巧姐,便是以毒攻毒的法子。

    小一辈的慢慢长大了,老一辈便慢慢老去,及至死去之后便有一套规范完整的丧仪。《红楼梦》当中秦可卿治丧出殡可谓是一处大手笔,阖府着丧服哭灵守灵。早晨烧鸡鸣纸,晚上烧黄昏纸。当时凤姐被调了去协理宁国府,自己也是要去哭灵的。到真正出殡时,依着老北京人的规矩,也要请和尚诵经三天,建很多的烧活。所以秦可卿出殡仪式,那些纸人纸马,真正是铺天盖地。至于现在北方还有很多地方起灵时,作为长子要举行摔盆仪式,把一个有洞的小瓦盆砸向一个砖头,摔个粉碎的做法,依旧被延续下来。

    老北京人在冬天的玩乐项目,既有溜冰,又可以在家里下象棋,还要做腊八粥,包括著名的消寒图。《红楼梦》当中虽不曾提及姊妹们作九九消寒图,但是在芦雪庵联句却是美不胜收的雅趣。

    过农历新年,自然要有年画、供花、贴对子、放炮仗。与拜年同样重要的大事是逛庙会。所以现在如果在过年期间去北京,大家通常还是要到庙会上去看看的,有什么玩意儿并不在乎,关键是那种氛围和那种传承下来的老底子年味,叫人觉得那就是历史,那就是不去不可的理由。小孩子最爱玩的套圈也是北京过年的一种传统娱乐项目,现在已经传遍大江南北了。上元节赏花灯,也是元宵节的传统节目,否则便没有花市灯如昼、一夜鱼龙舞的盛况了。《红楼梦》里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充分显示出贾母的生活情趣和不俗的文化品位,也是红楼一众人物生欢颜的巅峰状态,大家听戏,猜灯谜,也是旗人过年的文化传统。

    习俗文化这种东西是浸在骨子里的。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老传统不一定要完全继承,但是也不能一味摒弃,多了解些历史,多研究些传统文化的内涵,便会知道哪些该继承,哪些该革新。毕竟我们的根,还在那里。


    我是冰珊醉红楼,喜欢红楼和读一切书籍的理性财经女,欢迎关注品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跟着《红楼梦》探秘老北京人的生活日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iz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