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大学附属中学icon校园里,一些学生围着校园的果树,转转了很久后,开始给果树打“吊针”。
看他们娴熟的样,一定不是生手了,他们怎么想得起做这个事呢?
根据化学老师范老师介绍,有些学生因好奇来问老师:“为什么有些新移栽的街树上会挂上‘吊瓶’?”
就这个问题,老师忽然灵光一闪,联系到了学生目前要学习的内容,何不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制吊针液呢?
所以,在老师的带领下,从溶质的选择、营养物的选择,到溶液的配置,再到溶液的包装,到后来的实践。
全程都是学生自己动手进行,他们是自发的、主动的、饶有兴趣地去做。
有趣的是,学生设计的包装上,还有组员的名字、头像,学校logo,以及袋内所含有的营养成分,都做得像模像样。
他们实验中碰到的困难不少,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还是成功地自制了吊针液,给校园内的果树“输液”。
带队范老师说:学校内这样的学生有1000多人,希望大家能在体验中成长,在实践中学习。
其实,这就是科学教育的目的,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学习,相辅相成,而不只是在书面上灌输,这样的学习,学生会不喜欢吗?
像范老师这样的老师就是宝藏老师,学校有这样的老师越多越好!学生能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成长,真是幸运!
你身边有这样的事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