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毛年谱(154):毛泽东与鲁迅的神交,从未谋面,惺惺相惜

读毛年谱(154):毛泽东与鲁迅的神交,从未谋面,惺惺相惜

作者: 金台望道 | 来源:发表于2022-06-03 09:00 被阅读0次

【读毛年谱(154)】1938年,毛泽东45岁。


1938年2月,毛泽东和周恩来领衔,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扬等人联名发出鲁迅艺术学院《创立缘起》。文中说:

艺术——戏剧、音乐、美术、文学是宣传鼓动与组织群众最有力的武器,艺术工作者是对于目前抗战不可缺少的力量。因之培养抗战的艺术工作干部在目前已是不容稍缓的工作。

我们决定创立这(所)艺术学院,并且以已故的中国最大的文豪鲁迅先生为名,这不仅是为了纪念我们这位伟大的导师,并且表示要向着他所开辟的道路大踏步前进。 

中央委托沙可夫、李伯钊、左明等人负责筹建鲁迅艺术学院。此时,宁、沪等地大批文艺工作者陆续来到延安,为鲁艺的创办创造了条件。

4月10日,毛泽东出席鲁迅艺术学院(1940年后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成立大会,并讲话。他说:

在十年内战时期,革命的文艺可以分为“亭子间”和“山上”两种方式。亭子间的人弄出来的东西有时不大好吃,山顶上的人弄出来的东西有时不大好看。

既然是艺术,就要又好看又好吃,不切实、不好吃是不好的,这不是功利主义而是现实主义。

抗日战争使这两部分人汇合了,彼此都应当去掉自大主义。要在民族解放的大时代去发展广大的艺术运动,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指导下,实现文学艺术在今天中国的使命和作用。

延安鲁艺的校徽:

4月28日,毛泽东在鲁迅艺术学院作题为“怎样做艺术家”的讲演。他说:

现在艺术上也要搞统一战线,不管是写实主义派、浪漫主义派或其他什么派,都应当团结抗日,艺术作品要有内容,要适合时代的要求、大众的要求。

鲁迅艺术学院要造就具有远大的理想、丰富的斗争经验和良好的艺术技巧的一派艺术工作者,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便不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青年艺术工作者应到大千世界中去,到实际斗争中去,使艺术作品具有充实的内容。

浪漫主义原来的主要精神是不满意现状,用一种革命的热情憧憬将来,这种思潮在历史上发生过伟大的积极作用。一种艺术作品只是流水账式地记述现状,而没有对将来的理想是不好的。

在现状中看出缺点,同时看出将来的光明和希望,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

毛泽东在鲁艺演讲:

毛泽东与鲁迅的神交

鲁迅生于1881年,比1893年的毛泽东大12岁(两位都是属蛇的)。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毛泽东刚从湖南一师毕业。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时期,鲁迅还没有到北大教书(鲁迅从1920年才开始在北大兼职教学)。所以,毛泽东早年两次到北京,都没能见到鲁迅。后来毛泽东遗憾地对冯雪峰说:

“‘五四’时期在北京,弄新文学的人我见过李大钊、陈独秀、胡适、周作人,就是没有见过鲁迅。 ”

不过他作为《新青年》的热心读者,肯定是知道鲁迅的。鲁迅一步步成为文坛巨匠,是毛泽东同时代的事情。毛泽东搞根据地斗争的时候,鲁迅也正在文化战场上奋力拼杀。两个人虽未见面,但惺惺相惜。

1935年10月,当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时,身处病中的鲁迅给毛泽东和党中央发去了贺电,表达其对红军革命事业的祝贺与崇敬:

英勇的红军将领和士兵们,你们的英勇斗争,你们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全国民众期待你们更大的胜利,全国人民正在努力奋斗,为你们的后盾,为你们的声援,你们的每一步前进,将遇到热烈的欢迎与拥护!

毛泽东、张闻天等领导人则用鲁迅等人的贺信激励广大红军指战员奋勇前进:

红军的东征引起了华北、华中民众的狂热赞助,上海许多抗日团体及鲁迅、茅盾、宋庆龄、覃振等均有信来,表示拥护党与苏维埃中央的主张……

1936 年年初,上海的“托派”写信给鲁迅,挑拨鲁迅与中共的关系。6月9日,病重的鲁迅口授了一封信, 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驳斥:

“你们的‘理论’确比毛泽东先生们高超得多,岂止高得多,简直一是在天上,一是在地下。 但高超固然是可敬佩的, 无奈这高超又恰恰为日本侵略者所欢迎……”“对‘毛泽东们’,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

鲁迅提及毛泽东见诸文字者为数不多,这是十分难得的一次。

鲁迅对于毛泽东的了解,主要是通过冯雪峰。

冯雪峰跟着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是中国文艺界唯一的一个参加了长征的人。1936 年 2 月,红一方面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取得了东征战役的重大胜利。冯雪峰带领一个工作组参加东征,表现突出。毛泽东后来在一次会议上开玩笑说:“谁说书生不会打仗,雪峰同志就会打游击! ”

1936年4月,冯雪峰受命去上海,毛泽东等人专门交代了团结鲁迅的任务。冯雪峰见到鲁迅后,详细介绍了红军的情况。

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病逝。党中央委托冯雪峰主持鲁迅的治丧工作,并担任鲁迅治丧委员会主任。冯雪峰特意把毛泽东的名字写进了鲁迅治丧委员会的名单中。 

在治丧委员会中,毛泽东是唯一没有见过鲁迅的人。这也是毛泽东和鲁迅的名字首次公开出现在一起。

1936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发出《为追悼鲁迅先生告全国同胞和全世界人士书》和《为追悼与纪念鲁迅先生致中国国民党中央与南京国民政府电》,并向鲁迅夫人许广平女士致唁电说:“中华民族失去最伟大的文学家,热忱追求光明的导师,献身于抗日救国的非凡的领袖。”

《告全国同胞和全世界人士书》指出:

“他(鲁迅)没有一个时候不和被压迫的大众站在一起,与那些敌人作战。他的犀利的笔锋,完美的人格,正直的言论,战斗的精神,使那些害虫毒物无处躲避。”

“鲁迅先生在无论如何艰苦的环境中,永远与人民大众一起与人民的敌人作战,他永远站在前进的一边,永远站在革命的一边。他唤起了无数的人们走上革命的大道,他扶助着青年们,使他们成为像他一样的革命战士,他在中国革命运动中立下了超人一等的功绩。”

毛泽东对鲁迅的褒扬

1937年10月19日,陕北公学举办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活动。毛泽东亲自参加纪念活动,并作重要讲话《论鲁迅》。毛泽东指出,鲁迅对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先生,首先要认识鲁迅先生,要懂得他在中国革命史中所占的地位。我们纪念他,不仅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他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他并不是共产党的组织中的一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动、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他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

毛泽东高度评价鲁迅的伟大人格,称赞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形成了一种伟大的“鲁迅精神”:

“鲁迅是从正在溃败的封建社会中出来的,但他会杀回马枪,朝着他所经历过来的腐败的社会进攻,朝着帝国主义的恶势力进攻。他用他那一支又泼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笔,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画出了丑恶的帝国主义的鬼脸,他简直是一个高等的画家……”

“综合上述这几个特点,形成了一种伟大的‘鲁迅精神’……”

“……鲁迅的一生就贯穿了这种精神。所以,他在文艺上成了一个了不起的作家,在革命队伍中是一个很优秀的很老练的先锋分子。我们纪念鲁迅,就要学习鲁迅的精神,把它带到全国各地的抗战队伍中去,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在这次演讲中,毛泽东对鲁迅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1940 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鲁迅作出这样的评价:

 “而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1942 年5月2日,延安文艺座谈会在杨家岭中央办公厅召开。毛泽东说:

我们有两支军队,一支是朱总司令的,一支是“鲁总司令”的,即“手里拿枪的军队”和“文化的军队”。而文化军队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

毛泽东一生热爱鲁迅,说自己“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他经常引用鲁迅的文章,书房里存放鲁迅的全集。1961年,毛泽东在纪念鲁迅80诞辰时为鲁迅写了《七绝二首》:

其一 :

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

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

其二 :

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

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

(摘自叶介甫《毛泽东:鲁迅是“中国第一等圣人”》,《党史博采》2022年3月)

附记:鲁迅文学院

延安鲁艺于1943年并入延安大学。近年来又重建并纳入延安大学。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丁玲等一批从延安来的革命作家,即向中央政府呈报了《创办文学院建议书》。明确指出:"按文学艺术各部门来说,文学是一种基础艺术,但我们有戏剧、音乐、美术各学院,恰恰缺少文学院,所以有创办文学院之必要。"

经过半年多筹备,1950年10月,中央文学研究所在鼓楼东大街103号一座四合院里宣布成立。出席成立大会的有郭沫若、茅盾、周扬、沙可夫、李伯钊、李广田等一批中国现代文学巨星。郭沫若称是一个伟大事件,"在中国历史是第一次"。

在现代文学馆见到鲁迅文学院的牌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毛年谱(154):毛泽东与鲁迅的神交,从未谋面,惺惺相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zt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