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从来不喝茶,对茶也不感冒。总认为那些所谓的仪式感满满的茶“道”有点做作,本末倒置的把表演性为主喝茶为辅了。对这一类将传统文化都拿来表演上台面的做法嗤之以鼻,虽然自己并不是传统文化的所谓“学者”、“砖家”,但是对于传统文化自己理解就是一个字:安!
安心、安静、安全、安命、安身……中国字很有意思,任何文字其实都不需要太多描述词汇,反而越精简越能讲得明白、精准。一个字往往就是一个空间、一个小宇宙,它蕴含的道理和哲思都不是长篇废话能解释清楚的,往往就一个字足矣!所以安字我觉得最能体现出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内涵来。
在没有被茶吸引时候我其实写过毛笔字,弹古琴,也偶尔对吟诵、诗词有点感觉,但是都是泛泛而止。别人能专精勤,而我真的就是当这些为一种调节生活的工具,有懒惰、安逸、畏难情愫,但是更多是觉得缘分未到。我一直觉得传统文化需要不是理论而是师父,一个活生生的“老”人、前辈能带领你亦师亦友一般去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缘分正是求不来的,需要机缘也需要修,修到一定份上就能去化缘了。
我经常嘴巴蹦出来的都是儒释道的词汇,但是我是个信基督的人,但我觉得这些其实都不相冲突。对于茶来说,我要感谢工作机缘,因为工作要会泡茶这是必备技能,于是就下楼拜师学艺,希望现学现卖。结果我这小白一出道即高峰,有幸能品尝到许多不同品质的茶。茶好不好我不敢随意下断语,因为茶和很多东西一样,只有适不适合没有所谓好与坏,至于那品质就有高低了。
在别人老板那里趁茶喝,结果不小心一下就趁到了精妙之处。精在于那里有不同品茶段位的高人,妙在于那里有个学者教授还出书可以看,于是乎我对茶更多了兴趣。可能也是因为书,亦或者是因为高人,反正各种机缘合和打开了我对茶世界的认知。
开始我对泡茶需要的茶具、手势、流程比较在意,也比较喜欢琢磨,问很多问题。但是后来我发现有些人可以不在意这些一样能泡出靓茶来,我就觉得这里面颇有乾坤。刨根问底人家也只是悬乎的回答说:人不同,心不同,茶自然不同了。这话你仔细品也许确实很应和茶道之法。可是我要寻的是理性的那块东西,于是找书看,然后经常趁茶喝。楼下老板说:看书没用,喝多点,嘴就叼了。哈哈我是厚脸皮的巴望不得能趁多点喝。
初初小白的我对茶接触舌尖,碰触味蕾的挑逗、刺激是能感受到它独特的属于茶的“苦涩”、紧、醇、滑,但茶可不是一种方式的挑逗,它有着渐变的过程,有着第一道、第二道、乃至到精华的第三到第五道茶味的品玩。哈哈真是大乎过瘾,就以为后面泡不出啥味道时候,如果能静下心来,尾水也能在舌、喉、腮等整个口腔里把玩。这茶世界的神奇、奥妙可见微知著通人世界。
茶之味道其实与人心境无形的味道是能应和到一块的,相互引动的。这种相互引动它们之间是没有痕迹的,有点类似身心得到证悟一样,能出某种神奇的体会。能品茶之人皆是修心之人,身心安详、平和、宁静之人对茶不是喝而是品,妙哉,妙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