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人到中年,活了半辈子了,体会过很多次的量变到质变。虽然大多例子都忘记了,但有一点体会明显而深刻,那就是,在等待质变的日子里,自己越来越不慌张了。
拿最近的爬行和声音来说吧。
01
我有点健身的基础,觉得自己学习爬行是没问题的,胳膊腿腰腹核心多少都练过的,再不地,也比人家腰间盘突出的要好。
没想到,从不适应到适应,我用了一个多月。
慢慢地,拧巴少了,最初的各种不适有所缓解,恢复体力的时间也在缩短,那也没敢增加运动量,老老实实地每天就4个来回,大概七八十米的样子。
不着急,慢,尽全力琢磨,并找到最准确的姿势。
期间有那么几天,挺特别,第一趟就呼哧带喘的累得不行,还纳闷呢,这是怎么了,没进步还退回原点了?
但大部分的日子里,是正常的,都是一样的累,只是原地踏步,看不到进步。
说十分钟爬行顶一小时跑步,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对我来说,我是真真地体会到了。
终于有一天,大概就是前天吧,四趟下来,我镇定自若的,没有了耗电一小时的感觉。
自己挺诧异,咦,这是“猴变人”了?
哈哈,猴变人,是我们上学时候的段子,量变到质变的意思。
那个时刻我知道,自己在爬行运动的路上,又上了小小的一个台阶。
站在这个小台阶上,回头望去,我最大的收获,不是学会了适应了胳膊腿有劲了,而是在迈上这个台阶前的日子里,我竟没有过丝毫的焦虑。
02
声音也是这样。
我从一开始学,就知道这是个专业,需要多年的学习和磨练。网上很多动人诱惑的广告,说一周学习就能声音变现,我不相信。
我羡慕过老师们的声音,真好听!男声磁性,女声悦耳。
跟着课一点一点地学,越学越觉得有意思,尤其口部操和绕口令,我喜欢练这些,喜欢这些和展示自己声音没有直接关系的基本功。
我觉得所有投资在自己身上别人看不见的东西,比别人看得见的东西,都宝贵得多。
本来听书就是我的日常,再加上多听课多听各种示范,耳边都是标准音。
自己也在瞎录,各种app上的普通话测试作品,还录了几本书,自己听,让家人们听,录的得意时,也高兴,但都不当真,权当是记录过程。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自己的声音变了,有一点那个意思了,我高兴极了。
和学习爬行一样,我的收获不是声音本身,我知道自己差得远呢,远到不了下一站呢。
我最大的收获是,我学会了等待花开。
等待花开,说来容易,做到不容易。但当你真学会的时候,你会发现并能享受世界的另一种美。
邓亚萍说,运动员不可能不想夺冠这个事,她克服目的性颤抖的方法,就是一拍一拍打好眼前的每一个球。
所以,无论做什么,我们只管去做,不目的性颤抖,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往前走,就好。
我相信,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虽然看不见,但那个愿景,正向着我们奔赴而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