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孩子回我们这边以后,早上的时间总感觉不够用,像是每天打仗一样的紧张。不像没有孩子的早上,那么悠闲自得。
孩子每天八点上幼儿园,我每天基本上六点多起来,这期间除了做早餐以外,还要喂鱼,喂龟,喂鸭子(也许是鹅)。清理过滤棉和鸭子的粪便,再给鱼和龟换水,换的水再浇灌种的菜。
一系列操 作下来,时间差不多七点了。叫孩子起床去幼儿园,怂娃赖床不起,我就用动画片来诱 导。
“没有困难的任务,只有勇敢的狗狗。”
“现在是飞行时间。”
怂娃只要听到就会立马来精神,坐起来,寻找声音的来源。我趁机给她洗漱刷牙,梳头穿衣。就这还被老佛爷嘟囔,惯的不成样子。然后,怂娃就会来句:用你管那么多。
两个人就掐上了。
哎,大女人何必为难小女人啊,真是相煎何太急。谁也不让谁,谁也看不惯谁,各自生各自的气,我也懒得管她们,因为我还没洗漱。
洗漱完了,她们也吃完早餐,娃就由老佛爷送幼儿园,我就赶紧吃早饭。吃完就马不停蹄的上班。路上又堵,着急也没用,不如刷刷简书的文章,安抚急躁的心情。
我不知道他人是如何看文章的,我是三千字以下很快给出评论;以上的话,要是没有伯乐推荐语,时间很紧的话,很难耐心看下去。一方面没时间,看文都是忙里偷闲,等红灯的一两分钟不足以给长篇下结论;另一方面长文需要总结提取中心思想,再做最后的点评,这个过程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也只有晚上回家忙完才得空。所以,从效率的角度看,合适的字数,适合的文章,往往会带给我意想不到的乐趣。
每晚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也会看掌门任真超赞和大赞的文章,那是学习与被学习的过程,评论专业人士认可的文章,也是对自己业余水平的提高。当然,每个人有自己的文字偏好,我喜欢稀奇古怪,虽有点脑洞,但不失哲理或道理的文章;也喜欢真实经历或素材加工后升华的文章;偶尔也会看古风,玄幻,或武侠类。但这类的经典就像里程牌,再好的文章也很难超越曾经,给人以思考。
评论的过程,有些作者也会对你的评论给予说明或纠正,让我们看到作者真正表达的意思,以及其中暗藏的支线。这对以后写文的结构框架的构造有很大帮助。
当一个人专心致志的做一件事时,时间会变的很快,也会让心情平静。不至于带着情绪来上班,从而把消极带给其他人。
如果说读书,写文看文是一种自我修炼,我似乎已达到初级境界,让烦躁,通过文字来慢慢瓦解,获得心如止水般的耐心。
让我渐渐的看清所有事物表象下的真实,行为中的蕴意,话语中的想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