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妈在节前和一帮老朋友跟团去了福建游玩,目的地是霞浦,一个靠海的小县城,那里景色宜人,特别是出了名的晚霞风光,更是美不胜收。
他们是提前一个月就定好了的团,本来在日本投核污染水后,我还颇为担心,他们去的是海边,即便比起一些大港湾,那里只是海域的一小片区域,但去了难免要顿顿吃海鲜,谁又能说完全放心海鲜类未受影响呢?
忐忑了一会儿后,便叮嘱爸妈吃喝都要注意些,想想还有那么多住户和来往不断的游客呢,没什么可多操心的,要是有什么问题,那大海域景点,像厦门和海南等地的旅游业不就会受到更大影响啦,可现在热闹的地方始终火热着。
不过,爸妈去去前,我还是再三强调不要买那里的海鲜特产了。
可谁知,二老回来后还是带了些海鲜类产品,一问都说全车五十来号人,大家基本上都买了。
并不是全体老年团的人都不知道污染排放一事,而都是导游加商家的“辣味”推销起到了很大作用。
这里的“辣味”并不是指食物上的辣感,而是两层意味:第一,当然是他们如火如荼地热情推销高强度感;第二,便是他们高端精明地推销说辞,将买家的购买欲望推至高涨点。
热情推销,想必旅游过的人都深有体会,没有在旅游景点里体验过的,日常生活中也绝对遇见过,所以,这点不用多说。
主要是第二点,他们的东西有的卖得真不算太贵,像一大袋紫菜/海藻类,十元一袋,这对于想买便宜的旅游特产的游客来说,已经算是极好的选择。
但考虑到大众会犹豫的心理,导游和商家的说辞,将一些人的顾虑全面打消,他们主动提到污染事件,强调产品没有受到任何不良影响,它们是用了好多道工序才制成成品,请看生产日期,都是在日本投放污染水那天之前的,大家可放心购买。
不得不说,新闻的影响力是强大的,而商家想必也是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应对方法的,不用游客问就提前打消顾虑,加上价格上不偏不倚,定得恰到好处,不得不说是一种很好的推销手段。
所以,这批游客各个果断入手,一下子买好多的人大有人在,还有些对较贵的如海参、海鱼感兴趣的,看了看生产日期后,都入手了。
据爸妈说霞浦并没有想象中的富裕,但旅游的发展,加上精明的商人们生意的热度,想必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富足的亮点地吧。
只不过,我很好奇,时间久了,那个生产日期也不可能永保在污染水排期之前,商家们会怎样撺掇导游一起,用怎样的说辞令游客放心愉快地购买......
中秋国庆假期至,去往各地的游客绝对会使当地旅游业火爆到更高层次,我会关注一下海边景点的游记,说不定能知晓更高端的促卖说辞......
一切均好奇心作祟,望我国的海洋区域仍保持其原貌,受影响程度低至近无,让爱旅游的人都能持续享受到大海能带给人们的无尽乐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