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念处经(第三讲)-四念处的利益

大念处经(第三讲)-四念处的利益

作者: RyanfWan | 来源:发表于2018-09-27 07:04 被阅读82次

    印喜法师

    各位早上好!我们一起来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第一节  七种利益

    总说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拘楼国,名剑磨瑟昙之拘楼人市镇。于其处,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彼等比丘应诺世尊:“世尊。”(汉译南传大藏经)

    这段话,圆满佛经开头的六成就:信成就、闻成就、时成就、主成就、处成就、众成就。

    据研究,拘楼国的位置相当于现代的德里。拘楼国气候宜人,物产丰饶,仓廪实而知礼节,人民都信奉佛法,对于基础的持戒和布施等世间善法民众耳熟能详并且付诸实际行动,此城的人民有能力听闻较深的教导,佛陀不需要以人天乘佛法为引导,而是直接契入解脱道。所以在此城所说的经典,共同的特点是内容较深奥。

    足够的物质基础才支撑得起心性的提升,佛法的昌盛一般都在太平盛世。《法句经》里有个故事。佛陀看到一个饿肚子的穷人,他宿世没有种福田,所以没有福报,但是很有慧根。这个穷人饥肠辘辘,即使面对佛陀,都无心求法。佛陀于是让人先给他食物。吃饱后,穷人心情愉快,于是向佛陀请法。佛陀对他说了一个偈子:饥饿最大病,诸行最大苦。如是食之已,涅槃无上乐。穷人一听这个偈子,马上证入初果。因为往昔累积的波罗蜜,他的根器很利,才有可能闻法的当下证果。于是他出家成为比丘,专心修行。太富有的人不容易近道,太穷的人也无心问道。道业的成就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

    本经起始这段话表明,这部经并没有缘起,没有人请说,是佛陀自己直接宣讲的。为什么佛陀不象在其他经里那样有人祈请才讲?因为这部经的内容太重要,非讲不可!佛陀直截了当宣讲解脱之道,没有多余的枝节。世尊在世的时候,成就者众多,因为佛陀所讲的法,都是最直接了当的,直奔主题的,原汁原味的,没有杂质的。经历了2000多年的岁月,法已经被稀释,失去了原貌。所以,今天我们还能学到《大念处经》这样纯粹的实修经典,真应该为自己的福德因缘感到欢欣,更要珍惜这稀有难得的机会,好好学习这部经,依教奉行。所有佛法的精髓,实修的窍诀都包含在四念处里了。

    接着看下一段经文:

    世尊如是曰:“诸比丘!为众生之清净,为度忧悲,为灭苦恼,为得真理,为证涅槃,唯一趣向道,即四念处(cattàrosatipaṭṭhāna)。”(《汉译南传大藏经》)

    “诸比库,此一行道,能清净有情,超越愁、悲,灭除苦、忧,得达如理,现证涅槃,此即是四念处。”(玛欣德尊者)

    “诸比丘!这一条道路,为诸有情的清净,为诸悲伤及诸啼哭的超越,为诸苦忧的消灭,为真理的获得,为涅槃的作证,就是四念住。”(明法尊者)

    “比丘们啊 !这是直接之道─为了众生的清净;为了忧伤和悲叹的 超越;为了苦和不满的灭除;为了正理的成就;为了涅槃的证悟─ 就是 ,四念住 。”(无着比丘)

    “比丘们!只有一条道路可以使众生清净、克服愁叹、灭除苦忧、实践真理、体证涅槃,这条道路就是四念住。”(白话文)

    There is, monks,this oneway to the purification of beings,for the overcoming of sorrow and disress, for the disappearance of pain and sadness, for the gaining of the right path,for the realisation of Nibbana:  that is to say the four foundations of mindfulness.

    这段话的关键点是“唯一趣向道”,白话文版本的意思相同,用的是“只有一条道路”。玛欣德尊者和明法尊者根据巴利文的翻译,前者是“此一行道”,后者是“这一条道路”。英文版本是“this oneway”。无着比丘则用的是“director way”直接之道。不同版本字眼不同,意思也有差别,这是本经的第一个争议点。巴利用语 ekāyano maggo 的翻译 ,是由eka「一」、 ayana「往」、magga「道路」所组成。依据义注的解释,一条道路有资格被称为「ekāyano,有五个方面的含义」:(1)就导向「直通目标」的意义而言,可以被解读为「直接的」道路。(2)一条自己「独一」走过的道路。(3)由「这 一个人」(佛陀)所教导的一条道路。(4)「唯一」见于佛教的道路。(5)导向「一个」目标──即是涅槃──的道路 。

    无着比丘通过对巴利经典的研究,认为经典并未利用这个限定词ekāyano来表达排他性。因此他使用“直接之道”而不用“唯一之道”。“唯一之道”,更适合用于全部的八支正道,而不仅仅是指四念处,四念处只是八支正道之一而已。ekāyano所表达的涵义是“直接性”而非“排他性”,强调的是四念处作为八正道中对于事物真貌如实知见的这个层面,最能“直 接地”担当启发觉悟的责任。也就是说:四念处是“直接之道”,因为它“直 接地”导向涅槃的体证。

    这样的理解,也相当符合《大念处经》后面一段预告修习四念处成果的经文。经文叙述修习四念处,最多在七年内,就会导向证得较高的两个果位。此经以如此的宣告结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宣说─这是直接之道。”这段预告成果的经文突显了四念处的直接性,意味着:四念处具有在有限的时间内,导向体证最高果位的潜能。正如《相应部·念处相应》(Satipaṭṭhāna Saṃyutta)的一组偈颂指出:念处是横渡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洪流的“直接之道”。

    无着比丘对于 ekāyano maggo 一词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直接之道”而不是唯一之道。玛欣德尊者根据巴利原文的译文用的是“一行道”,而尊者翻译的帕奥禅师《证悟涅槃唯一之道》一文,则用《伍帝亚经》阐述了“一道门”“唯一的通道”的见解,题目用的也是唯一之道。可以说,在南传佛教国家,普遍认可“唯一之道”的说法。

    无论是“直接之道”还是“唯一之道”,总之,应当庆幸我们已经走在这条“一行道”上,对我们而言,四念处代表一条笔直、并且直接导向最终目标的道路。从如何训练心断除烦恼的角度,四念处的确是能够彻底铲除烦恼证入涅槃的唯一方法。

    佛陀在这里赞叹四念处成就的七种功德利益:

    第一种利益就是使有情众生清净。有情众生心迷,执着于自己的身体,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亲朋好友,执着于外境,执着于“我”和“我的”,处处起贪嗔痴。无明和贪爱使众生沉溺于五欲六尘中,迷乱而不知所措,导致种种烦恼生起,障蔽了清净自性,犹如乌云遮蔽蓝天。《法句经》170中说:“若人能有如看待水泡,或看待海市蜃楼般来看待这世界,那么死亡之神就看不到他了。”如何能够清净?四念处的修习可以使我们拨开云雾见青天,回复清净自性。只要心时时刻刻保持正念,观当下身心实相,就能够回复清净自性。

    第二种利益,超越忧愁,第三种利益,超越悲伤。忧愁是对于未来而言,如果有对于未来的恐惧,就会产生忧愁。悲伤是对于过去而言,有对于过去的追悔,才会有悲伤。未来是左脑思维,过去是右脑思维。凡夫被左右脑思维控制,总是活在过去或者未来,不愿意把心安住于当下,于是愁悲产生。四念处修习可以让我们活在当下,心不悲伤过去亦不愁虑未来,由此超越愁悲。

    第四第五利益是灭除苦忧,苦是指身体的痛苦不适,忧指精神的忧恼不悦。身体的苦痛精神的不悦,有很大部分是因为我们执着此身心为“我”“我的”。当我们能够正念于当下,实见名色实相为无我,了知身只是身,心只是心,受只是受,并无真实的“我”存在,就能灭除苦忧。

    第六种利益是获得真理,成就圣道。圣道就是八正道。有四念处才有八正道,有八正道才有涅槃。四念处是世间智慧,八正道是出世间智慧。本经这段经文第二个需要解释的点就是“为得真理”。“真理”在经文里对应的巴利文是ñāya。根据《巴汉词语手册》,巴利文ñāya是方法、理趣的意思。香光佛学院翻译的无着比丘的版本,用的是“正理”,玛欣德尊者用的是“如理”,其他版本则用“真理”一词。《中部》的《义注》说这里特指八正道。从英文版本是“获得正道”,也指的是八正道。

    这段经中间接提到应当在修习过程中发展对缘起的体证。因为,这段经文将 ñāya的成就,列为念住的目标之一。ñāya一词,经常出现在经典中,作为已体证预流果或更高觉悟阶位者的一种特质,暗示体证缘起。《相应部》几篇经文都提到体悟缘起者是即将跨入不死之门者。十六观智的第二阶就是缘摄受智。佛陀也说道:先得「法住智」(dhammaṭṭhitiñāṇa), 后得涅槃(S II 124)。“法住”即指缘起( S II 60),正如经文里说的:特定的因缘性等同于“法的安定性”(dhammaṭṭhitatā,法住性)(S II 25)。

    第七种利益是体证涅槃。修习四念处能够现观生灭,现证无我,成就涅槃。

    现在我们正走在这导向觉悟的直接之道上,愿大家能够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真正在解脱道上直了成佛!阿弥陀佛!

    结合各种版本,对本段经文总结如下: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拘楼国,名剑磨瑟昙之拘楼人市镇。于其处,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彼等比丘应诺世尊:“世尊。”

    世尊如是曰:“诸比丘!此一行道,能清净有情,超越愁悲,灭除苦忧,得达正理,体证涅槃,此即是四念处。”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上涅槃道。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念处经(第三讲)-四念处的利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sus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