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出来了,以前语文学习要求重视学生的阅读,现在则把整本书阅读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了。黄厚江老师说整本书阅读的前提是老师要先读,我深以为然。
这一届我是从高二带起的,先前的语文老师因为家事离开了。两个班的学生是全校最优秀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能给我以惊喜,我真正是体会到教学相长的快乐了。我现在还能够记得上《装在套子里的人》时“别里科夫一向认为他足够算得上是一个正人君子,你们认为他是正人君子吗?”这个问题抛出去之后的热烈的反响。我也记得上《湘夫人》和《春江花月夜》的时候同学们精彩纷呈的解读,还有我把韦庄的《菩萨蛮》、温庭筠的《菩萨蛮》和李煜的《虞美人》一起比较词境高下时同学们不同观点的碰撞,他们言之有理有据,让人觉得后生可畏。
开始上课两个星期左右,我让同学们买了一个书架,然后又让他们每个人统一购买了四本书:《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论语》《红楼梦》。我的初衷是很明确的,通过这四本书提高他们的文言文水平,诗歌鉴赏水平,自身的修养和对最优秀的白话文字的感知能力。
《古文观止》的阅读,我现在依然记得我给同学们讲《郑伯克段于鄢》《屈原列传》《与韩荆州书》《李陵答苏武书》《后出师表》《为徐敬业讨武曌》时同学们那专注的眼神,其实他们手头的《古文观止》都是有翻译的,但我的讲解和指导增添了他们的兴趣,他们知道了为什么书的前言说郑伯是“古今第一阴险之人”,知道了司马迁对于屈原倾注的情感让他打破了传记的一贯写法,知道了李白即使求别人都是那么的傲慢,跟韩愈的乞怜完全不同,跟苏轼的婉曲也完全不同,知道了李陵真的是很痛苦(《苏武传》毕竟语焉不详),知道了诸葛亮未必真的写《后出师表》那样不自信的文字,知道了骆宾王血性的一面。但《古文观止》我对他们的引导也仅限于这几篇了。虽然我也让同学们早读的时候读《古文观止》,但如果我自己能够对《古文观止》读得再通透些,对他们的指导再多些,同学们对这本书的兴趣应该会更浓些。
《唐诗三百首》的阅读,我给他们统一购买的是简注本,根本就没有翻译。我自己理解得不是很透彻,同学们也只是在早读的时候按照我的要求读了而已,至于理解是不得其门的,我对他们的指导基本上没有,只是在学习杜甫和孟浩然时,结合着书上的诗歌进行了一番比较而已。
《论语》的阅读,我只是在学习《先秦诸子选读》时让他们把孔子学生的言行归了一下类而已,其他的时间都只是自由阅读。
《红楼梦》的阅读,我让同学们在高二寒假的时候一定要读完前80回,并且让他们分成几个小组,完成其中主要人物的经历表。同学们完成得也比较好,但谈不上有更深的理解。以后在晚自习的时候,我给同学们看了点与《红楼梦》相关的讲座和影视剧,通过《林黛玉进贾府》比较了一下新版和老版《红楼梦》演员和场景的不同,还通过毕飞宇的《小说课》和王昆仑先生的《红楼梦人物论》对》书中的人物和情节进行了一点表面的分析,同学们听得倒也津津有味,有同学甚至在我讲的时候找到书的相关章节进行对照。
总的来说,因为我自己的阅读不够深入,我是没有对我的学生进行很多指导的,同学们对这四本书的理解也就浮于表面了。如我在前面所说的,我们不能低估了学生的鉴赏力,但整本书的阅读,如果做老师的我们不能够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只是让他们自由阅读,效果一定是要大打折扣的。我们自己未必能有很新奇的见解,但前人的书中有很多足以引起学生兴趣的解读,我们其实只需要照搬即可,述而不作对学生也是有帮助的。
钱梦龙先生在《教师的价值》一书中说如果中学语文老师能够把《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读通,语文教学不会捉襟见肘,这应该是钱老的经验之谈。我们在应对新课标的“整本书阅读”时的任务时,首先应该完成任务的是我们老师自己,我们自己先要读通,而不是把这个任务简单的布置给学生,绝对不能做甩手掌柜。
我的学生现在已经高三了,课外的阅读基本上停滞了,我的阅读指导算是失败了,但想想自己走过的路,总还有一些经验,总还是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知道了自己前进的方向,不至于让下一届学生太失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