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需要父母给予清晰的方向。谈到培养爱好,很多家长会说,看孩子感不感兴趣,感兴趣就学。凭兴趣的结果是钢琴弹得断断续续,绘画弄得歪歪扭扭,而很多父母还引以为豪。
孩子并未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足够的成就感,因为他并不擅长,人不会对自己不了解不擅长的项目产生兴趣。
我以前的同事,十分娇惯女儿,女儿不愿写作业,她就替女儿写。小孩学的知识,大人可以轻松解答,可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就是一贯采用柔和教育的"猫爸",说早期教育需要一些强制。
可以让孩子去大自然中疯跑,孩子在户外呆的时间长,会不易患近视。把好的理念变成实际行动。"国民学长"李柘远的妈妈,就让孩子充分接触自然、感受自然。
我们到底为孩子付出什么才最有价值?心里权衡一下,和教育孩子相比,其他一切都显得黯淡无光。所以当今出现很多"全职妈妈"和"超级奶爸",到底是工作重要还是教育孩子重要?
"全职妈妈"意味着全部精力都用在家庭和教育孩子上。可教育却是一点点努力积累的,小孩是奇怪的物种,如果离开你的视线范围,他们就会放任自由。
因为一段时间的坚持,女儿开始爱看图了。自己翻看一本入园手册,有老师教孩子上课的图片,女儿兴奋地说我要上课。问她上什么,她说学英语。
我最近用电脑学习,女儿就用手乱摁,我情急之下用英语警告她不要乱碰。她只记住了“it",就点着头一直生气地说it。她萌发学英语的想法大概在于此。
我突然脑洞大开,何不半中文半英文的教孩子学英语?也训练了我的口语,语言应该是越用越多,越用越对。玩游戏、说话时,把日常能想到的英语在生活中都应用上。
从生活中学外语,而不是从课本上学外语,给自己和孩子创造语言环境。我的英文水平很差,好在我勇于应用,平时在朋友圈有时还发带英语的内容。
今天在单位值班,我发了条朋友圈,"手握对讲机值班,我觉得我像港剧里的maderm”,随后外语专业的朋友就跳出来给我纠错,是madam,说我错得太离谱了。
可我造的这个词,居然大部分人都看懂了,有的建议我配枪,有的建议我配个搭档Bosco,还有人翻译成了麦德姆,还说我是美丽警花。我突然觉得语言是好神奇的东西,我按音写的错单词配着我的中文,大家都知道我在说什么。
我不得不在圈里@全体,对不起大家,正确的词是Madam,丢人了,我以后好好学外语,请大家监督。马上就有人回,没事的,反正我也不认识英文。
孩子学习也是一样,要鼓励她勇于试错,不怕丢脸,朋友圈本是个秀优越感、高级感的地方,被我也变成了试错丢人的场地。和女儿玩下午茶的游戏,我会的单词我就都往出说,你 eat dumplings 吗?
饭已OK,下来米西。我们都能听懂,这样的语言有问题吗?只要能表情达意的语言都没有问题,哪怕是错的词,只要表达得精准,还是该传达的都会传达。
当然我还停留在夹心口语的水平。教育,也是和孩子一起成长,我因为写错了单词,我对Madam这个词印象特别深,还好有诤友跳出来教我,否则我可能一直都在按音造词。
call me maderm
人的想法总是产生于熟悉的事物。引导女儿读图读绘本,她看着图就能感受到各种各样的情绪。我想在亲子共读上,我之后还要给女儿读《西游记》《水浒传》这类名著,绘声绘色第每天最少坚持读半小时,日积月累会有奇效。
我们每天都读一遍《晚安,大猩猩》,看图,是把繁琐的语言都去掉了。所有的内容只剩下晚安两个字。女儿指着图,饶有兴趣地给我讲,阿姨关灯了,阿姨的眼睛,大象睡觉了,大猩猩干什么呢?然后看着大猩猩钻被窝她哈哈大笑起来。
我在用最大的努力来教育孩子,不怕出错,我愿试错,因为学习需要过程。我不是名校毕业,甚至没有高超的语言水平,英文也很差,可我愿意为我女儿做任何改变和尝试。如果我不可以,就为她提供能力范围内最好的资源。
最好的教育是尽己所能,首先自己不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不断突破自己,用生活教会孩子本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