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原本遭遇瓶颈的广告行业,变得腹背受敌。2016年,“papi酱”走红,视频网红崛起,VR/AR营销火热,“罗一笑”带血营销震惊社交圈……一系列互联网营销热点,都在宣告着互联网广告的强势入侵,反观之下,传统广告投放显得异常低迷,唱衰4A之声此起彼伏……
中国广告市场从1978年重开,到今天已经经过了三十余年的发展,然而中国的广告公司依然处于小而散的状态。据统计,在有限的广告需求下,国内广告经营单位达54万余户,年增长率达到22%,从业人员达到300多万人。僧多粥少,是传统广告行业由来已久的格局状态。
全面冲击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最致命地是,在已有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再度削减了传统广告的投放量。从2014年开始,传统投放模式就开始严重下滑,Haier等龙头企业直接宣布2015年继续减少在传统媒体的广告投放,宝洁将市场部改名为品牌管理部并计划将70%到75%的预算用于数字媒体程序化购买。
(数据来源:CTR市场研究-媒介智训)
但影响远不止于此。移动互联对广告公司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它不止改变了广告的创意制作、投放、评估等一系列的规则,还带来了一大批实力雄厚的新竞争者,让广告公司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艰难。
新的竞争者来自几个方面:
首先是实力雄厚的互联网媒体。它们倚仗自身强大的技术实力,极大强化了自身在广告市场的分量,通过各种广告管理系统直接为广告主提供精准营销服务。2013年,百度的广告收入高达318亿元人民币,谷歌更是在全球斩获了388亿美元的广告收入,这样难怪全球最大广告传播集团WPP的总裁苏天铭爵士会把谷歌看做是WPP最大的竞争对手。
其次,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型专业化营销公司。这些公司往往具有较强的数据分析、挖掘能力,依靠技术整合用户和广告资源,为广告主提供跨平台的精准广告营销。它们可能叫传媒公司,或者科技公司,但是赚的却是原本属于广告公司的钱,如:好耶、华扬联众、易传媒等。这批公司基本上都是才成立几年的新公司,都有较强的技术属性,大数据、算法、系统是它们的杀手锏。
另外,催生了“程序化购买”新模式。这种模式把媒体策划与购买、效果评估与优化等都交给了程序去完成,进一步强化了互联网公司和技术型营销公司的作用,相应的,传统广告公司的作用进一步被削弱。
何去何从?
事到如今,媒体和营销环境发生巨变,广告主和媒体之间增强直接合作,广告代理制正在消减,可以说,广告公司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困境中的广告公司该何去何从,依然在迷茫中摸索前行。
不管是传统还是新型广告,创意制作能力,永远是广告主选择合作的第一标准。因此,创意的强化,是迎面挑战的根基,不能懈怠。除此之外,昀魔方认为,根据对症下药原则,强化自身在消费者洞察、数据处理、平台化管理等方面的实力,迫在眉睫。
1、强化数字化能力
移动互联网的冲击,说到底是数字化的冲击,即数字媒体和技术方面的投入。这种投入,在公司内部可以表现为:(1)增设新的数字营销部门及其战略地位,如:奥美旗下设立了奥美世纪、奥美互动;(2)增加数字化部门的人力投入;(3)强化自身的技术实力,如:TOM户外在户外广告屏上增加了人脸识别和触控技术。
外部可以体现为,直接收购或投资,以帮助广告公司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到新的领域,近年来发生在数字传播领域的并购与合作案例时有发生。2011年,昌荣传播收购上海世奇广告,成立了昌荣精准,便是其中一例。
2、利用大数据,强化消费者洞察能力
对消费者的洞察力一直被认为是广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以往抽样调研的方法被广泛采用,但是周期较长、实效性比较差,而大数据技术的引入,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也使得大数据成为广告公司加大投入的重点。
而面对大数据热潮,广告公司接下来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掌握大数据的精髓,利用大数据来研判消费者需求,进而帮助广告主真正提升广告投放效果,提高广告投资效率。只有这样,才不会是停留在喧嚣表面的浮华。
3、拓展全业务,打造广告集团
面对小而散的行业格局,一些走在前列的本土广告公司正在通过内生和外延两种方式,积极拓展渠道和业务领域,扩大规模,打造中国的广告传播集团。
在内生拓展方面,广告公司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向产业链更多方向延伸业务。比如中视金桥就利用自己在媒体代理方面的优势,从2013年11月起,与江西卫视合作,打造美食真人秀节目《闻香识男人》,提升自身在内容植入营销方面的实力。
外延式的延伸则多表现为直接利用资本手段进行收购。我国A股上市的两家广告营销类广告——省广股份与蓝色光标,自上市以来,均在快速进行并购行动,采取的便是这种方式。
昀魔方APP,是国内领先的移动社群管理运营工具,旨在打破传统商业社群的思维和空间壁垒,以商协会、社团为主要服务对象,打造智能链接的会员平台。同时,基于用户在品牌建设与传播方面的潜在需求,昀魔方开放对接全国各大广告服务商,志在携手助力商协会和社团轻松玩转“指尖社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