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一个遥远的地方。曾经对这个国度一度停留在地理书中的有限认知中,东非大裂谷、三毛笔下的荒凉单调的撒哈拉沙漠、单峰骆驼、成群结队的山羊、远离尘寰的沙漠的荒凉、一片浩瀚中的落后与贫乏、最状况雄美的自然风景,就是我对非洲全部的印象。
直到后来在《时尚旅游》卷首中看到 人余辉写下的这段话:“ 一次非洲,一生非洲。”在人类居住的各大洲中,非洲是唯一一个可以用“最后一片”来任意填空的大地。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风景,那里都完好地保存着这个星球原本的样子,让我们在被现代文明彻底围困的生活中有机会一窥生活的本真。 ” 这段话和这篇文章引发了我对非洲的好奇和探索之心。看着一张张震撼人心的影像,不仅为这片神奇的土地所感叹,更多的是感触都非洲人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的状态。
人与自然、爱与杀戮、残酷的自然法则、万物合一的神奇大地,都为这片土地带来不可言说的神秘风情。
这次去到武汉博物馆,本来是要看三国吴 青瓷坞堡,没想到刚走入正门,就看到在博物馆的西面正在播放 《这就是非洲》喻惠平非洲摄影作品公益展暨义卖捐赠仪式宣传片 。恢弘大气的背景、唯美神秘的自然风光、孩童与母亲、火烈鸟与斑马,吸引着众多人的眼球,纷纷走入影展现场。 喻惠平老师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英国皇家摄影协会会员。作品曾入选第六届PSA China 国际摄影大赛、阿联酋阿布扎比国际摄影展等。难得有机会一睹作品真容,自然就径直走入现场。
摄影展现场喻惠平老师先后去过20多次进出非洲,从30万张图片中精选这一系列的作品,分别从四个篇章表达自己眼中的非洲。它们分别是《自然生态.风光》《野性非洲.动物》《视觉交响.火烈鸟》 《边缘地带.部落》。通过多年的非洲摄影经历,他以一个摄影家特有的敏感和独特的视角,去思考、记录、探索、传播他对于非洲的观点以及态度。在喻老师的镜头里,他在现实和幻觉之间、在具象和抽象的光影间,搭建了一条独特的审美通道。成群结队奔跑的动物和飞翔的鸟类,河流和山脉的自然切割,棕褐色的非洲红和苍翠的绿色,都是他摄影作品中的构图元素,这些元素和符号将非洲地理风貌独有的魅力展现的淋淋尽致。
大地表情自然生态.风光
夕阳下的长颈鹿
地平线上的生物
共同的家园
自然生态.风光展现了喻惠平老师在非洲对于人类和自然之间的思考以及秩序的敬畏。同时也将用第三视角完美的用摄影这种方式,将自己丰沛的情感融入当中,将真实厚重的人物合一的画面和原始冲击力通过他的视角表达出来。在这里,贫瘠与丰沛,富有与混乱,骚动与激情,通过光影、色彩的完美结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的生存状态。
呵护野性非洲.动物
奔跑的角马
惊扰的瞬间
凝视
远去的那座山
羚羊的战斗
成群结队的象群、奔跑的斑马和飞翔的鸟类,战斗的羚羊、哀嚎的狮子、健硕的角马 ,在这里共存,和谐共处同时遵循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极具冲击力的动物,象征着这片充满力量以及活力的大地。 神造万物,各按其美好运行。神奇的非洲大地,像神创造的伊甸园。万物相融共生,这些都构成非洲独一无二的神秘风情。
如鱼得水视觉交响.火烈鸟
海上织棉
起飞
放牧最快乐边缘地带.部落
为逝者跳舞
玩耍的辛巴族儿童
哺乳的婴儿
牛粪广场上的新生代
非洲的部落,尤其是南部纳米比亚沙漠腹地的辛巴族人,女性赤身裸体,她们一生不洗澡,每天往身上涂抹红色的泥巴,并以此为美。他们就是红人部落,并保持着500年前的生活方式和习俗。据说喻惠平老师为了能最真切地感受一个地方,他会在拍摄地住上10多天,不管是在纳米比亚辛巴族一片狼藉的红泥村牛粪飞扬的牛圈,还是在肯尼亚马赛马拉大草原,都留下了喻老师的身影和足迹。
特别是由一组《共同的表情》的系列图片给我留下了极大的启发。喻老师通过大量记录动物和人的五官表情画面,然后再进行视觉整合,发现竟然有惊人的一致。同时也从哲学、佛学、心理学等方面带给人更深层次的思考。
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场视觉饕餮。更是通过极具原始生命力和视觉冲击力的影像,看到了摄影人的思考力、使命感和忧患意识。他用镜头记录非洲边缘地带濒临灭绝的文化,通过真实的在现,更多地给我带来了启发和思考:关于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动物的保护、部落民族的生存状态、关于原始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距离。
通过这次摄影展,也更加让我明白,摄影不仅仅是艺术的一种表达,更是一种深切的思考和对世界的探索。心中有什么,就能看到什么。心中有光,一切事物便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