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四》描述了千人一面的幻境。而在读者的不受矫正的视角中,一部小说,往往会"一书千面"。
记得多年前与人谈论《红楼梦》,由于每人或每看一遍的关注点不同,生发出对人物、饮食、故事、结构、描写等等不同层面的感叹,也终究辨不清于谁深刻于谁浮浅。
或许,这本身就是伪命题。作者用极具个体化的生命体验完成的作品,就像是一座抽象化的雕像。它当然有作者着力的痕迹,但它绝不是就职演说那样直白和确定,你读到的已经是你独有的,甚至是超越作者的独有。
只要有基本的常识,有基本恒定的价值取向,有基本的对事物的通俗的判断,再加上基本的独立的思考,那么,阅读一本书的任何姿态和观点都值得尊重。
就像今夜翻开科斯托拉尼的《夜神科尔内尔》一样,面对天赋般的严密、深沉、华丽、带有韵律感的文字的汹涌激荡,在我看到一句文字的瞬间一切归于风平浪静。
"他当面责备我忘记了自己的青春。"就这句。毫无理由,恰像那座雕像,你看到了丰富、辽远、深遂,我却只想拥有浅薄的青春的梦。仅此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