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既不是学者,也未曾专门求此学,所以对于思想思想,便也业余的过分,只是在双十一购物节清空购物车的时候,不经意的便清来了这本《士与中国文化》。这虽然是本论文集,却可以按时间顺序,对中国历史上士这一社会角色演变的脉络,做出个基本清晰的解读。当然,限于本书的体裁,若把它看成一本系统的书籍,自然会觉得主题不那么突出,详略不那么得当,内容也没那么明确,很有些逻辑不清的感觉,这或许出于严谨的治学家的本能。而从我这样一个门外汉的角度看来,这一章章的论文,无论是论点还是论证,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
与其说这是士这一社会角色演变史的说明,还不如说这是对中国思想史的诠释。士这一角色的变化只是一系列变化的结果,更为关键的是让角色发生变化的变化,这变化是经济社会的变化,是应对经济社会变化而生的变化,是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变化的变化。从先秦到秦,从秦到汉魏,从汉魏到南北朝,从南北朝到唐宋元明清,士的社会阶层和社会作用一直在演化着。
士这一阶层,曾身为帝师、帝友,经天纬地,立心立命,也曾郁郁不得志,避世修身。在穷达起伏的变化里,士的思想越来越包容,融合了儒释道,始终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也演变出了中国所独有的向内文化。而士的构成也越来越普遍,传统士农工商的界限便越来越模糊,也意味着士有了更广大的社会基础。
士这一阶层不停地变化,但士所承载的思想,却总有些内核从未改变,那种构建和维护美好社会秩序,正己正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始终未变。这是种道德追求,更是种生命追求,这种追求就像小小火苗,不管社会经济环境如何严苛,却从未熄灭断绝,反而越挫越勇,越燃越旺。士的思想越来越包容,阶层越来越扩大,便意味着秉持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信念的人也越来越多,中华文明的内核越来越强韧,这是生生不息的力量。这虽是本关于思想的学术书籍,却从中看出了正大光明,奋斗不息,这或许就是强大的士的精神,也是中国人的精神归宿。
除了在这本书里学到了思想,更学到了怎样去思想思想,如何去做一个理性的读者,客观的看待问题,如何不被历史局限,也不被视角局限,如何一分为二的看待那些谬误的观点,如何避免片面的寻求认同,如何严谨的学,如何勇敢的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