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看透高效人士思维

作者: 葛萱儿 | 来源:发表于2016-11-07 20:30 被阅读111次

     想必在你看到标题的同时已经想到了这本书名———《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书籍封面

         在这本书的封面是这样介绍的:在美国,此书影响力仅次于《圣经》,可想而知这本书的影响力是多么大,除此之外,这本书也是不止一次被评为有影响力的书籍。书籍的作者史蒂芬·柯维,亦是一个厉害的人物,荣誉头衔盖顶。

       当然,阅读这本书不只是因为它的名声大,更多的是因为内容对我们确实有很大帮助。如果给这本书一个定义,那就是:成功励志学教科书里的经典之作之好习惯养成法。书中讲了七个习惯,分别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并强调,这是一个需要花一生时间去实践的课程,不是今天看到了明天就全领悟了,从此生活走向光明,毕竟一个小习惯都至少需要21天才能养成,更何况这种培养观念的习惯呢。

    习惯之间的联系

      下面来介绍下这本书。

    习惯一: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这群人选择创造自己的人生,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不会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环境、外界条件或者他人的影响。他们理智大于冲动,有自己的价值观支撑,而不像消极被动的那群人,感情用事,易受环境干扰。在这个习惯中,要明确自己是个创造者。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培养积极主动的习惯呢?答案是“由内而外”的改变,发挥内在的力量,先改变个人行为,心态上保持乐观,信守承诺,有自己的态度,让自己更充实更有创造力,然后再去施加影响,改变周围环境,而不是妄图通过改变别人指责别人来改变自己。

          对照自己,也确实能感受到积极带来的好处,举个自身例子来说明。我现在所在的公司在进行校园招聘时,我自认信心满满觉得自己面试效果还不错,但已经过了HR允诺的通知时间,一直等不到电话的我决定主动联系对方,第一,深入交谈以弥补应聘时的不足,第二,虚心的问对方,是哪方面的原因导致自己应聘失败,可以指正,日后加以完善。过后HR电话通知我,“跟经理聊过了,觉得你综合能力还不错,更适合企划职位,是否考虑一下?”我暗自欣喜,因为自己很喜欢企划工作,但受自身专业限制本打算先通过自己专业入职再转企划,这下正中下怀,如果不是主动打了这通电话,可能就白白流失了一个好机会。就这样,我赶在HR飞往下一个招聘城市的尾端签订了就业协议,在同学中算是最早应聘的毕业生,并且公司算得上国内知名。这样的例子相信也有发生在你身边,不管是主动追去爱情还是工作,积极主动永远比坐等成果靠谱的多。

    习惯二: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是讲我们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认清方向,明确好自己的目标,然后再勇往直前才会到达自己想要的终点,而不是白费功夫。“以终为始”的一个基础原则就是“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第一次是智力上的创造,即在头脑里构思,第二次是体力上的创造,即付诸实践。这个习惯主要是在培养我们的自我领导能力,随时随刻坚定自己的原则,明确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不要一味追求其中一二,而忽略了自身的其他角色,到头来即使功成名就依然发现自己不快乐,没找到自己想要的,反而在追逐的道路上自己失去了很多。

    习惯三:要事第一

           借用书中引用的一句歌德名言:重要之事不可受芝麻绿豆小事牵绊。

         要事第一就是指先做最重要的事,自律并有条理的实施计划。一般生活中的事情分为紧急重要、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和不紧急不重要,大部分人在时间管理上把90%的时间花在紧急重要的事情上,10%花在不紧急不重要的事物上,处理重要不紧急和紧急不重要的事上花的时间少之又少。细想,有多少紧急重要的事是别人的呢?对自己就不一定重要了。书中讲到,高效人士脑子里想的是机会而不是问题,不会在各种各样的事情上浪费精力和时间,他们习惯把精力花在防患于未然,很少花时间在紧急重要的事情上,而是花在重要不紧急上,这样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猝不及防的事情发生去耗费精力处理,相当于提前着手处理,不拖拉。在时间管理学中,这个习惯被常常挂在嘴边,我们很多人一生忙忙碌碌,却不知道自己忙了一辈子忙的是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正式自己的思维,也没有敢于跳出自己的惯性思维,从现在起,知道了这个习惯,就开始培养它吧!

    图片来自百度

    习惯四:双赢思维

          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将双赢思维运用的融会贯通,这不是什么技巧,而是人际交往的哲学,在交往中,有人选择利人利己、有人选择损人利己,还有舍己利人,甚至两败俱伤,抑或独善其身,也有人选择好聚好散,但用心会发现,把企业做大的成功人士都会选择双赢。培养双赢思维要坚持三个品德:诚信,没有了诚信,只是嘴上说说我们要实现双赢,这就成了无效的表面功夫;成熟,“成熟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感情和信念的同时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能力。”这是赫兰德·萨克森年教授的结论,成熟的人才不会做宁愿自己输也不让对方赢的事;知足,很多人会认为,固定的东西分给对方多了自己就会得到的少,害怕吃亏,但如果拥有富足的心态,让所有参与者都能获利,大家一起工作一起讨论,这样才会实现双赢。也就是说与人交际的关系很重要,要学会感情投资,并且你对双赢的态度越坚持,越真诚,越积极,越投入,你对他人的影响力就越大。在这个习惯里作者强调关系很重要,除此之外,双方要达成协议必须以诚信为支撑,否则即使签订协议也会失效。

       最后来总结下实现习惯四双赢思维的方法,第一:从对方角度看问题,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第二,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第三,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第四,找到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途径。

         最后想表达一句:双赢思维会让我们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好。

    习惯五:知彼解己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首先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我们在生活中,除了对物质的追求,其次就是需要被人理解、肯定和欣赏,理解别人在人际关系中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聆听和表达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我们的聆听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充耳不闻、装模作样、选择性接收、聚精会神、最高层次是移情聆听,从而得到不同的理解程度。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它的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而是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在表达自己时要遵循三点:品德,即你个人的可信度;感情,即迅速理解他人的情感;理性,即逻辑能力,合理表达自己的能力。只有按顺序遵从这三点,你的表达才会有效。总之知彼解己就是真诚理解别人,合理表达自己。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意味着一加一等于八或者十六,甚至一千六,精髓就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即使别人跟自己意见不统一,也要看到别人思想的可贵之处。这就需要部分与整体间有高信任度,并且要先实现个人的统合综效,然后还要摒弃自以为是,有足够的团队精神,实现优势最大化。

    习惯七:不断更新

         习惯七讲的是个人产能,不断的投资自己,以实现更新,兼顾好四个层面: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好的身体可以给我们带来力量,支撑我们完成很多事务。精神层面是指人的本质、核心和对价值体系的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可以保证我们走的更远。智力层面的更新主要是靠教育,不断学习,开拓视野,如坚持阅读和写作。社会/精神层面的重点是围绕人际关系、移情交流,和创造性合作的原则,这关系到我们的安全感。所以,当我们身体、精神、智力、人际关系都得到更新后,我们的产能才会得到最大的平衡。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让自己处在一个积极的螺旋中,不断的学习、坚持、实践,才会不断提高自己。

    学习!坚持!

    最后是好句分享:

    1.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2.“思维定式”广义上是指我们“看”世界的方法,这种“看”和视觉无关,主要指我们的感知、理解和诠释。

    3.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并且都很正确。这不属于逻辑范畴,而是心理问题。

    4.如果我们只想让生活发生相对较小的变化,那么专注于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即可,但是实质性的生活变化还是要靠思维的转换。

    5.如果我们把原则内化为习惯,就能够用不同的时间方法应对任何局面。

    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且要一步一个脚印。

    7.品德实质上是习惯的合成。

    8.成功,甚至求生的关键并不在于你流了多少血汗,而在于你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

    9.计划和行动的一致能导致更新。

    10.成功的计划有两个关键:细心的反思和时间上的保证。细心的反思有助于你确定哪些活动可以真正恢复你的精力,并在时间上保证制定的计划在每天和每周日程中优化安排。

    好习惯创造更好的自我

    从大三开始量化自己的阅读量,毕业后依旧每周一书,工作,读书两不误。上周工作紧迫,没完成任务,这周会补上,内心着实愧疚,以后不会这样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分钟看透高效人士思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wgo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