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过程
·什么是我的观察
·我的感受如何
·哪些需要(或价值、愿望等)导致那样的感受
·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人是情绪化的人,总是很难理性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我们习惯于对我们生活的世界发表我们的评价,而不是描述客观事实。
在沟通的时候,尤其喜欢掺杂我们的情感与主观判断。这是导致产生沟通障碍的主要干扰因素。
无论在职场沟通,还是在生活中的沟通,我们都倾向于赢得辩论。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在沟通,而是在辩论,在对抗。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生怕自己沟通失利之后会丧失掉自己的利益,或者仅仅只是觉得丢了面子,沟通失利意味着你被人说服了,你被他人智商碾压了,你词穷了,为了掩盖你的囧境,或者坚守你的权利,你会转而攻击对方。试图用语言暴力来征服对方,从而赢得沟通的胜利。
很多时候,当沟通的另一方在表达的时候,不是在描述事实,而是带有评价,甚至批判、批评的语气时,会立马激发我的攻击模式,我会发动人身攻击,语言暴力来捍卫自己。当然,主要是在工作中。在家庭方面,与妻子的沟通相对会好些,不太会有过激反应,但是,与儿子的沟通存在较大的问题,很多时候,对儿子有负面的评价,甚至有侮辱性的责骂,对儿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可能会造成不太好的影响。
我希望利用阅读卢森堡教授的《非暴力沟通》一书,好好学习一下非暴力沟通方式,毕竟,家庭应该是充满爱与关怀的地方,必须是一个能让儿子身心健康成长的爱的港湾,毕竟,教育儿子的目的是为了他好,而不是为了伤害他,打击他。
以爱的名义,行伤害之实,从结果导向来看,最终只剩伤害,没有爱。所以,停止语言暴力,以爱的方式表达爱与关怀,而不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没有必要一定苦口,完全可以变为甘甜可口,忠言同样没有必要逆耳,完全可以顺耳更顺心。之所以是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原因就是水平还不够,能力有欠缺。说明还有很大的提升与成长空间。
卢森堡教授强调,沟通必须时刻谨记一条,说事实,不要评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