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妙的“佛”

作者: 东方地秀 | 来源:发表于2021-04-02 11:58 被阅读0次

敦煌自古就是佛国。

满街都是飞天。很多不远万里来此地的客人,都是为了去莫高窟看看。

记得,童年时,大约五六岁的样子。祖父带着我去莫高窟。进到洞窟,祖父伏地朝拜。他对呆在旁边的我说,娃儿,赶紧跪下来,磕头。我已经忘记了自己怎么想的,反正不管祖父好说歹说,我都没有跪下来。后来,祖父说了一句话,这娃娃太犟了。

从莫高窟到我们的家,有二十多公里远。在回来的路上,不知怎么回事?我从车上摔了下来。额头上碰了一个鸡蛋大的包。祖父说,谁让你不磕头,看,佛爷是惩罚你呢。

事过多年,祖父也早已去世。

可,这件事童年的小事,却似乎从没有忘记。

对,越来越热的“敦煌学”,对游客越来越多的“莫高窟”,我觉得自己做为一个敦煌人,了解还是太少了,对于家乡写的文章太少了。

最近,也是翻了翻有关资料,才猛然醒悟,莫高窟就如同阿里巴巴的藏宝库,够我们每一个人一辈子来研究与学习的。

今天不说别的,单说一个“佛”字,就颇多学问。这个“佛”是个外来词,是梵文音译而来。随印度佛教进入中国汉语系统。左边是单人旁,右边是“弗”。我查了查字典。“弗”字的意思,是“不”。左“人”右“不”,那么是不是可以说“不是人”?“不是人”是什么?或许,就是介于人和神之间的觉知者。比如,佛陀。

还有一种说法,把“佛”字细分。左边单人旁,右边一个“弓”,一个“丿”,一个“︱”。“弓”表示人生道路曲折。“撇”表示弯路。“︱”表示正路。意即哪怕走了弯路,改正即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之意也。

汉语,真的是博大精深。每个字,都是千锤百炼而来。值得,我们后人“咬文嚼字”,仔细品味。

东汉佛学家牟子

走笔至此,我想起东汉末年著名的佛学家牟子。他博学多才,精通诸子百家,是广西最早研究佛学的人。

他曾经写过一段话,来写佛。我觉得极为经典,也极为恰切。敬录在此,算做结尾吧。

恍惚变化,分身散体,或存或亡,能小能大,能圆能方,能老能少,能隐能彰,蹈火不烘,履刃不伤,在污不染,在祸不殃,欲行则飞,坐则扬光,故号为佛。

相关文章

  • 甚妙的“佛”

    敦煌自古就是佛国。 满街都是飞天。很多不远万里来此地的客人,都是为了去莫高窟看看。 记得,童年时,大约五六岁的样子...

  • 《老怪闲语◎咏怀》

    对坐轮椅听涛, 半树荫凉正好。 湿风戏海鸟, 掠水翻飞技高。 甚妙, 甚妙, 胸开心阔神飘。

  • 如梦令

    如梦令·名家进校园 名家走进我校, 进行写作指导。 学生陶醉中, 认真聆听受教。 甚妙,甚妙 川小明日更好! 如梦...

  • 如梦令·赏花灯

    【如梦令】赏花灯 昨夜月圆星耀, 柳下碧池媚笑。 携手赏花灯,却道孩童戏闹。 甚妙,甚妙, 回赶举杯论道。

  • 偶然看到一诗,甚妙!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 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 一天|One day 02

    以雪煮, 得一盏清茶, 又加几味清风, 品之, 甚妙。 ...

  • 喝一杯生活茶,赏一抹生活美

    喝茶,可雅可俗,但不管怎么喝,还是觉得甚妙,因为喝茶的时候,茶是美的,喝茶的人也是美的。

  • 「佛教常识100问」第24问:什么是般若?

    般若(bō rě),梵语Prajna的音译。 般若译成中文是甚妙的智慧,古代圣贤对语言翻译非常认真,所以经典中有些...

  • 人生态度:真的?还是假的?

    谈及人生戏论,晓明在微信对我回复说: 不以真实,执著得失; 不以虚假,胡作非为。 所悟甚妙!

  • 知秋

    案间一壶茶 灯下共夜读 窗下书数卷 同道寸光阴 ——向新华兄致敬,后两句甚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甚妙的“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wwz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