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这个人死得那么惨,应该是咎由自取,说得更明白些,就是他自找的。
当初他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胯下之辱,这一点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大丈夫能屈能伸嘛,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忍得住一时之辱,总比暴起反抗,而最终死于无赖之手强。
但他接着走的棋就不行了。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但韩信起初不被项羽器重,他就转投刘邦,刘邦也不眷顾他,他就再次出走。
本来这也没什么讲的,只是后来他不该被萧何月下追到时,他就不该不假思索地跟着萧何走,还经不住刘邦登台拜将的致命诱惑,死心塌地地为刘邦卖命。这就为他的凄凉下场埋下了隐患。
谁不知“狡兔死, 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呢?但韩信就是不晓得这个道理。他在最后刘邦求他出兵包围在垓下的项羽时,他还天真地要求刘邦封他为齐王。殊不知他不出兵帮刘邦脱困,而临阵倒戈帮项羽时,凭他的聪明智慧,在夺得天下的项羽手下,他肯定能混得风生水起。历史将会重新洗牌,将会从此改写。
至不济也总比他逼得项羽自刎乌江后的下场好得多。在楚汉之争后,他先是被刘邦剥夺了兵权,使他不能再“多多益善”地统帅三军,在沙场上叱咤风云了。接着他就被刘邦困住了,是龙得藏着,是虎得卧着。最后他自己都没料到,他被一个他与之扛丧的仆人出卖了。
而接到告密的吕雉这个大破鞋,立马不管三七二十一,密令萧何把韩信诓到宫中,最后韩信在钟室里被乱刀砍为肉酱。可怜的韩信,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啊!
从韩信之死可以总结出好几条宝贵的经验:一是大丈夫应谋而后动,切不可脑子少根弦,稀里糊涂地去走自己的人生之路;二是跟对人很重要,跟着直爽的人(如项羽)会生存下来,跟着狡诈无比的刘邦,从一开始就注定他这是玩火自焚;三是要懂得急流勇退,韩信如果像张良那样在功成名就后退下来,解甲归田,隐居山林,不对刘邦这个流氓构成威胁,他也不会惨死;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交友宜慎重,像韩信那样,错误地结交卑鄙龌龊的小人萧何,他终久也难逃“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的凄惨下场。遇人不淑,这是人间夫妻婚姻失败的隐患;交友不慎,这是朋友反目前早就埋下的祸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