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迭代进步,互联网已经实现了信息无死角传递,人们得以满足自己曾经最大限度希望获取信息的愿望,虽然人们获取的信息越来越多,但是智慧却越来越少,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把获得的信息收藏起来不用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你的收藏夹里积极向上,你的身体却诚实如初”,我想大多数朋友都有过这种“藏而不用”经验,看到有用的信息先收藏起来,觉得以后有机会可能会用上,然后以后的以后就没有以后了,就像“书非借不能读也”,买的书放在书架上就万事大吉了,并安慰自己道:“以后有时间再看”。我们的大脑和身体为什么就不能同频呢?
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天生的我们就是一群“不靠谱”的人,“不靠谱”指的是遗忘、懒于思考、拖延、自欺欺人等;人类这种“不靠谱”的基因是由几千年的时间进化沉淀的,在我们身体里面根深蒂固,那是不是我们就没有希望了?显然不是,因为我们有克服这种不靠谱的办法,并将这种方法通过长时间的刻意训练,让我们慢慢变成靠谱的人。下面是一些克服“藏而不用”的办法:
第一,收藏之前请思考是否对自己有用,敢于断舍离。
只是一味盲目简单的收集信息,却从来不用大脑加于思考,就像机器人听从指令完成任务一样简单机械,这种信息不收集也罢,因为没用的信息到最后不仅造成硬盘的浪费,还给你的大脑制造一种努力向上学习的假象,对工作和生活具有反向的指导意义。就像家里的杂货间,总以为“说不定以后会用上”,最后可能永远都用不上,并造成杂货间空间的浪费,不要小看杂货间的空间,现在的房价老贵了。
第二,利用“七次复习法”,克服遗忘。
“七次复习法”即:获取信息过后的第20分钟、1小时、2小时、一天、一周、一个月、三个月,可以做到终身不忘。这个方法是根据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Forgetting curve)得出的,(艾宾浩斯曲线:所记忆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遗忘的内容是先多后少,20分钟后,42%被遗忘掉,58%被记住;1小时后,56%被遗忘掉,44%被记住;1天后,74%被遗忘掉,26%被记住;1周后,77%被遗忘掉,23%被记住;1个月后,79%被遗忘掉,21%被记住)。从心理物理学 (psychophysics) 角度来看,艾宾浩斯曲线是无可非议的科学实验结果。
最后对于有针对性的做法,必须保持长期的训练或使用。
天生不靠谱的基因不会被自然清除掉,我们短时间的训练是不可能彻底改变我们不靠谱行为,这个彻底指的是一旦长时间不训练不用以后,不靠谱行为又重新在我们身体里面表现出来;比如我们曾经说的英语,一旦你很长时间不用了你就不记得了。
总之,将收藏的信息用起来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天生的不靠谱,但是只要有毅力有耐心,我们还是很有希望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