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前不懂这句话的意思,以为多读书就是多背书,可结果又怎么样呢?背了忘,忘了背,反反复复,最终丧失了读书的兴趣。
直到了解了援引佐证这个概念,即引用他人的观点来辅助证明自己的观点,或批驳别人的观点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反复阅读后我突然发现,这个概念完完全全可以用到写作上啊。
比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大概意思就是多读,就自然了解了书中的核心。而我是同意这个观点的,因为我就是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到了将这种方法应用到文章里。有人说:“读书要不求甚解。”但是要不是为了了解这本书,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呢?这样读书又有什么意思呢?
当然,说不求甚解只是为了证明我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我觉得只要我引用的内容足够多,我就能不停地写下去,因为描写的角度真的很多。
首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流传下来,就代表它已经经过了无数人的认可,其实用性没有什么说的,自己在生活中没用出来这句话,应该从自身找原因。其次在我能想起来的为数不多的名人名言中,这句话能最先从脑海浮现出来,说明这句话很符合我现在的阅读情况,我当然了解当今社会需要每个人掌握快速阅读的能力,可是我的能力暂时达不到,所以只能采用这种反复阅读的笨方法,毕竟总比原地踏步要强一点嘛。最后在我练习写作时,我能用这种方法写出来一些有的没的内容,这也说明了这种方法确实有用。
到现在为止,我多数情况下用的都是正向援引,即与作者观点一致,用来辅助证明自己的观点。但还有一种情况是反向援引,也就是与作者观点相反,为提出自己的观点做铺垫。不过我好像很少将这种情况应用到写作上,没办法,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改正的。
其实这种方法最初是用来快速阅读重点内容的,援引本身不是文段的重点,可以快速阅读甚至略读。不过我觉得我将这种方法用到写作只要也不错,多练习练习,可能会提高写作水平吧。也希望这点想法能对大家有些许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