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源自插画作者汐沥:四人组正常肖像本文导读:
无规矩不成方圆,但规矩太多,又会让孩子变得刻板、失去活力,这又是我们不想看到的,很多父母都会在建立规则上很纠结。希望本文对你有启发。
规则的重要性
孩子很小的时候,干什么都是被允许的,当他们逐渐长大,我们就要教给他们一些规则,以便能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
为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很有必要,所谓“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一些好的规则可以伴随孩子,并影响他们的一生,而这一切就发生在孩子接受教育的过程中。
关于教育,马云有过一个很好的诠释,我感觉很好,引用如下:
对于中国的教育,要一分为二地看,在教授知识方面,放眼世界,中国的中下等学生,到了欧美,那也是成绩最好的学生。但是,与欧美的孩子相比,中国的学生,却未必是竞争力最强的学生。
之所以会如此,马云认为,这是因为这么多年,中国人对教育的认知出了偏差。教育这个词,是“教”和“育”两个字,它们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是教授知识;育,是培养文化。中国的教育出了问题,就是太过专注于教授知识,而在培养文化上,不够重视。
对于知识的把握,孩子间虽然有差距,但真正拉开他们人生差距的反而是知识之外的东西。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足够优秀,不光是成绩上的,最好还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因为我们很清楚,只有成为一个综合性人才,才能走得更远、更高,也才更具竞争力。
漫画源自插画作者汐沥:四人组呆萌肖像混乱的规则
这是一个很宏大的话题,我们今天只谈“规则”这一件事,规则的范围很广,包含:规范、礼仪、准则、纪律等,我们这里统一用“规则”一词来替代。
可惜,在建立规则方面,父母们常常是混乱的,请看下面的案例:
14岁的小莉晚上要去同学家写作业,父亲告诉她家里的规定是,只有在周末才能深夜回来。小莉告诉爸爸,自己不是出去玩,只是为了完成作业。爸爸最终同意了孩子,但小莉却在晚上10:30打来电话,说要在同学家里过夜。
这让爸爸非常生气,但又非常无奈,因为一切都超出了他的控制范围。
这样的事情,我们并不陌生。
比如孩子出去玩,说好了只玩到7点,结果一直磨蹭到8点才回家。
这是容易理解的,因为生活中所谓的规则,很多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比如看多长时间电视、能不能吃糖、玩多久的游戏、可不可以去同学家玩、能不能偷一次懒不去练琴…..等等,很多事情都可以根据当下的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
不过,这一调整就容易出现问题,孩子就容易成为这世界上最难“对付”的“怪物”。
但是,如果这些事情我们真的恪守所谓的原则一点不动,那么又很容易把孩子养育成一个不懂变通,不通情达理的人。
但是如果什么都变通,那么这个家就乱套了,时时刻刻都会发生战争。
这就是父母纠结的地方,父母们该如何是好?
漫画源自插画作者汐沥:四人组酷比肖像错误的方式
面对孩子不守规则的问题,我们常见到以下一些应对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为了让孩子建立规则的意识,我们常常会用到暴力。
比如,我们用暴力阻止孩子打架,并且粗暴的告诫他打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但事实却说明,我们的暴力行为确实有效的制止了孩子打架的行为。
还有我们在前面课程中提到的,为了培养孩子礼貌的行为,而采用强迫和暴力的行为让孩子和自己的陌生人打招呼。
第二种方式是,我们常常会受到某一种教育理念的影响,并且将它们误用到自己孩子的身上。
比如,很多小孩会求父母抱一抱,抱抱是一种很好的向孩子传递感情的方式,而有些父母会认为总是让抱的孩子太娇气,于是认准了这条规则,不管孩子哭成怎样,也绝不抱他们一下。
又比如,当孩子摔倒的时候,我们恪守着自以为正确的规则,希望以此锤炼孩子的坚强,可是却忘记了孩子此时可能更需要我们的关照,而不是站在一旁冷眼观察。
我们常常受困于这些所谓的规则,忘记了什么才是更重要的。我们应该看到,当所谓的规则影响到了孩子的情感时,我们更应该适时的调整自己。
第三种方式是,和孩子动用武力。
关于打孩子这件事情,讨论的实在是太多了,我们这里只和大家分析一下,这种方式之所以管用的原因以及由此引发的问题。
动用武力只会让孩子感到害怕,他们之所以配合父母,也是因为害怕再次被打,而不是出于对规则的敬畏,当他们长到足够大,能够反抗父母的时候,这种方法就成为一种祸端,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因为暴力太过印象深刻,足以蒙蔽住他们关注规则的双眼。
好的,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借由马云的话,我们提出了知识并不是拉开人生差距的重点,重点反而是知识之外的东西。之后,我们重点剖析了父母眼中所谓规则的混乱性,提出了三种错误的应对方式,第一种是用暴力应对孩子的暴力;第二种是受限于一种教育理念的影响;第三种是打孩子。
关于如何帮孩子建立正确的规则,我们将在接下来的两节课中做进一步论述。
希望你今天有收获,也请你把今天的课程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我们下节课见。我是石头聊家庭教育。
(更多文章请关注,我的头条:https://www.toutiao.com/c/user/64121303883/#mid=1598244505380877)
文中漫画均得到作者汐沥的授权,再次表示感谢!
让我们随着这只特立独行的猫,进行一次自我成长之旅。
这是一只怎样的猫,请看《开篇:为什么要和孩子共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