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长谈到她对孩子周围的环境特别焦虑,甚至在想,需不需要学习“孟母三迁"为孩子选个好环境呢?
她儿子现在上幼园,周围一起玩的孩子吐口水,打人,骂人,抢东西。儿子挺好的,可是有时不自觉会去学,因为天天和那些伙伴玩在一起。
家长很担忧,阿媛暂给这位家长回复如下。
关于对大环境和小环境的担忧,我会整理成一个专题和大家详细探讨。
在你的文字当中,我看到了你,也看到了我自己。所以写下了这些文字。
我看到了你对自己孩子游戏时行为的担忧,也看到你对这个大环境的焦虑。曾经我也与好多家长聊天,也发现家长们在这个环境中有一种深深的担忧和焦虑呢,我也是其中之一。
那些小孩子骂人、口水战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家庭环境或其他教育环境没有给他们爱的滋养,没能带领他们更好地成长。他们身边的榜样精神世界是匮乏的。
但也不排除孩子们玩这种低级无聊,不被成人世界认可接纳的偶然性。如果在游戏中他们很无聊,不知道要去玩儿什么,也许他们就是一群原始的、自然的。他们经由那些内在和外在的混沌,正在慢慢走向“文明的”“社会的"人。也许他们在无知中练习。练习如何更好地走向文明,走向自己未来的成长之路。也许他们在没有更高能量的成人的引导时,在进行混乱的探索呢。
孩子们游戏时发现他们无聊,或又想进行“不文明"的游戏时,如果家长在旁边,能不能去带领他们发现和探索更有意义的更好玩儿的游戏呢?我想,孩子们是坚持快乐原则的,如果他们发现了新乐子、好点子就会去乐此不疲的去探索吧?
我们也不用着急给他们贴标签,也不用担心要不要去纠正不文明、不和谐的行为。给他们更好玩的更高级的,去引导他们走向文明。
看到你的担心的背后,我也看到你想成为一个有正能量、有影响力的家长大给孩子们更多的正能量和成长上的支持!
选择好的环境当然很好,甚至这是一个捷径。可是当选不到合适的环境的时候呢?没有捷径的时候,我们会选择逃避吗?还是选择放弃这样的一个环境呢?如果说我们要改造环境,行吗?好多人都说“环境不可以改造"。
那我们什么也不做,就此放弃努力了吗?
也许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周围发挥一下自己的影响力,哪怕这影响力是小小的的。那么如果这是正向的,积极的,它就会像一束光一样,让这个正在寻求爱和光的小苗苗们迅速吸收和成长~
相信这束光和爱是多么的让人庆幸和欢呼呀!
另补一些可有可无的建议。
其他朋友谈到,对小朋友之间玩乐时出现的不好行为,我们做家长的可以在自家孩子面前表现出自己的不接受、不喜欢。要有明确的态度。
孩子做的赞,值得我们认可,就直接的对孩子表达出来,让他知道家长哪些事是接纳的认可的。
一旦孩子尝试了不良行为,或只是游戏时探索的试探行为,我的家长也千万不要直接批评打压和上一堆的大道理,那样就失去了教育的机会。
给孩子一些观念,我们认为正确的“是非观”,这些观念的输入,是在潜移默化发生的。
一旦你认为的事件出现了,那就说明教机来了。教机来了,我们要认真的把握住!
我也在与你探讨中梳理和学习,我们共勉!
总结一下:
一、有专家指出,六岁前孩子受父母的影响力最大;
二、孩子受到不良环境,家长都反应很关键;
三、当孩子有了自主的能力时,就会更好的理解和指导自己的行为。
我就昨天的问题,再补充两句关于引导孩子的游戏,我觉得放下自己的担忧,恐惧和焦虑,跟随自己的心的感觉,有时就在那么一瞬间就会脑洞大开,想到很有趣的游戏,可以和孩子一起尝试,也可以参考《游戏力》这本书。
处理方式一定要谨慎,其他的朋友谈到对小朋友们之间玩乐时出现的不良行为,我们做家长的可以在自家孩子面前表现出自己的不接受,不喜欢,要有明确的态度。
孩子做的很赞的事情,我们要表示认可,直接对孩子表达出来,让他知道家长哪些事是可以接纳的。
一旦孩子尝试了不良行为或只是游戏时探索的行为,我觉得家长也千万不要直接的批评、打压、上一大堆的大道理,那样就会失去教育的机会。
给孩子一些观念,我们认为正确的是非观,这件事是潜移默化发生的。
一旦你认为的“事件"出现了,就说明“教机"来了。教机来了,我们要认真地把握。
我在想,有的孩子吐口水可能是跟其他孩子学的,也可能是自己的探索行为。
有些孩子的吐口水的行为,我认为在心理的角度去分析这些孩子通过吐口水在“泄愤",他们的“内在"受了太多的压抑,甚至愤怒。这个就要分析他的家庭环境和周围的影响了。
当然,出现这些事情的原因并不那么重要,关键是家长和老师的处理方式和态度更重要。把目前不良的环境转化为“教机",也不失为一项智慧之举,这或许是更好的教育和成长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