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之锅灶禁忌|乡野拾遗

作者: 寒A | 来源:发表于2021-01-23 13:38 被阅读0次

锅灶,稀疏平常,却是让人活下去的家伙。

在湘西苗疆,对于锅灶有诸多禁忌。

就苗族婚俗而言,有一些同锅灶关联的传承,值得一观。

湘西的苗家人新婚后,不落住夫家。婚礼一结束,就回娘家居住。逢年过节或农忙时节,夫家来人接,新娘才去丈夫家短住几日。

如此情景,直到新娘怀孕或男家急需新娘操持家务,才结束在娘家“坐家”的日子。

依据苗家宗族习俗,在坐家期间,新婚女子还不算夫家的正式成员,也就不能充当主妇来管米管盐、烧菜煮饭,偶尔到夫家住几天,也俨然是做客,不仅不能摸夫家的锅灶,连吃饭也还得请夫家的人帮忙添盛

倘若,因特殊原因新娘提早落住了夫家,亦必须由寨子中的长辈,请了老司(巫师),举行隆重的“开灶仪式”之后,让神明确认了新娘在夫家的地位,认可了其掌管一家柴米油盐的职权,新娘才能摸夫家的锅灶。

如何举行仪式?

由老司(巫师)定好良辰吉日,摆好香案一应物品,敬告神明的先祖,夫家新添媳妇一位,请神明和祖先认可其家中身份。

然后,寨中长辈,挑选一位父母子“四全”(包括自已)的贤惠中年妇女,请其到夫家“传授”锅灶技艺,亦就是将刷把、锅铲、水瓢等炊具逐一递给新媳妇,并在神明和祖先的“注视”下,指点新妇煮饭炒菜。

一番忙碌,老司宣布开灶式完毕,新媳妇就算正式脱离娘家真正成为夫家的一员。从此,新娘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摸锅摸灶了。

不过,此仪式之后,当嫁入夫家的女子,偶尔回到娘家去做客,又忌摸娘家的锅灶了。


姜赧胡扯

此风俗在湘西一苗寨听寨主(村长)谈起过。大抵是,某人正好碰到其女儿返家,恰巧家中有客,寨主妻子忙前忙后,却未曾让女儿过来帮忙,其女儿也没有表现出想去帮手的意思。随后,同行的女性朋友过意不去,想去厨房搭把手,却被本地的友人及时提醒。如此一来,几人便聊起此风俗。

想必,阅过此文的女性书友大抵是有些欢喜此俗的。一来,若进了夫家,不用去厨房做饭,饭都由夫家盛到手中,甚好甚好啊。其二,即便过了仪式,在夫家接了厨房的传承,回到娘家却不能去厨房帮手,摆摆手做客人,听上去也挺好……

现如今,此俗除在个别典籍中有所描绘,苗家人中也不常见了。

相关文章

  • 苗族之锅灶禁忌|乡野拾遗

    锅灶,稀疏平常,却是让人活下去的家伙。 在湘西苗疆,对于锅灶有诸多禁忌。 就苗族婚俗而言,有一些同锅灶关联的传承,...

  • 苗族之檐曝记闻(二)|乡野拾遗

    某人在《苗族之檐曝记闻(一)|乡野拾遗》中,初略侃了侃,《檐曝杂记》中苗族的一些记闻。 除却边郡风俗和黔粵人民,余...

  • 苗族之护身神鞭|乡野拾遗

    神鞭,苗家利器。 某人曾在《苗族之蚩尤苗拳|乡野拾遗》中提到过。苗家人刀兵暗器不少,作为拳脚的延伸,有硬器、软器、...

  • 苗族之云中恋歌|乡野拾遗

    自古爱恋多悲寂,尤其是有着仇恨的民族之间,男女之恋,悲剧似乎早已注定。 某人没想到,在《清稗类钞》中,竟有如此动人...

  • 苗族之丧葬开吊|乡野拾遗

    开吊,即吊丧,苗疆丧葬习俗,与汉人地区的丧葬礼仪多有不同。 若论“开吊”,还得从永绥厅说起。 满清时期,湘西地区为...

  • 苗族之鲁班女神|乡野拾遗

    鲁班为传统建筑鼻祖,木工大拿。在此技艺中能与之锋芒对博的,恐怕只有墨子。 苗族作为蚩尤后裔,理应善于器械和制造,可...

  • 苗族之戏耍姐夫|乡野拾遗

    戏耍姐夫,新婚后苗家阿妹回娘家后,其姐妹兄弟戏耍新郎官的习俗。 此俗,流行于湘西苗疆及部分贵州地区。 新婚数日后,...

  • 苗族之花带定情|乡野拾遗

    又谈到苗家人的婚俗。 此俗,若真扯起来,需得几天几夜,喝酒吃肉一番,方可尽兴。 花带定情,湘西苗家人恋爱必备“套路...

  • 苗族之打冤家|乡野拾遗

    清乾隆年间,《乾州厅志》记载:“红苗轻生喜斗,好寻旧怨…………或强弱势悬,贫富不敌,蓄愤积怨,虽久必报;或誓时相避...

  • 苗族之宗教祭祀|乡野拾遗

    苗族为中国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宗教信仰多为自然崇拜,属多神教。 一般来讲,其开展宗教祭祀活动,通常分为常祭和特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苗族之锅灶禁忌|乡野拾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ay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