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夕
《忘不了餐厅》,顾名思义是有一家餐厅,而这家餐厅的服务员比较特殊,五位有认知障碍的老人。几期下来,我们能发现这五位老人都是很有态度的,他们热爱生活,坦然面对生活的所有挫折。
最新一期有一个场景,高以翔拿出打碟机来放音乐给大家听。蒲公英奶奶看到后,说很喜欢打碟的声音,刷刷刷的,高以翔尝试教蒲公英奶奶怎么操作,她也不推诿,欣然接受,没想到奶奶很快就上手了,而且节奏感很好。
许多观众发弹幕,年轻人都没有多少会的。
我们也从这个过程中看到,即使奶奶已经七八十岁了,依旧保持着好奇心,喜欢新事物,愿意去探索、去学习。
黄执中曾经在《奇葩说》中说过,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好奇心,他,虽生犹死。
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为之一震。
似乎总有些人(比如我)按部就班地生活。两点一线地上班,回家。关心的也就是,任务完成没有,工资是否按时发。至于其他的事情,不重要。
这是很可怕的。恍然间,就会感觉自己的人生散失了意义,面对生活没有激情,整个人都很“丧”,没有活力。
前几年,我还是很爱旅行的。一有空闲,或者是心情不好的时候,预定好青旅、火车票,拎着包就出发了。那时候我很喜欢住青旅,不可否认是因为便宜,但也是因为住青旅可以接触不同的人,爱旅行的朋友,大都很有态度,跟他们相处总是可以刺激自己的内心。
曾经在西安游玩的时候,遇到两个朋友,他们是研究生在读,正好有些天没课,就约着来到西安。他们喜欢汉服和摄影,每天出门的行头都是汉服和单反。由于比较聊得来,我就和他们结伴而行。我们所到之处他们都细细了解,仔细听电子介绍,或是蹭听导游介绍,显然并不是为旅游而旅游,拍照打卡就行了。之后不管多晚到青旅,都会细细记录一天的行程,写下所有感受。
有天约好一起去爬山,基于前一天下雨了,我考虑地会滑,也觉得车程太过曲折和费时,就说不去了。而他们坚持早早起床,打算去看看。晚上回来,他们说地也不是很滑,即使过程艰难,到了山顶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我看了他们的照片,那是什么神仙风景啊,我后悔了。
由此刺激到我的是,他们时刻保持着好奇心,所有事情都是用心去感受、去体验的。为了自己热爱的,可以不畏艰难。
近来,趁五一,我想再游苏州园林,到了那里发现,因为是假期,门票要提前预约。为了不白来一趟,只好在观前街走走,看看人头,心里却是一阵发凉。
什么时候起,我对外界消息的敏感度这么迟钝了呢。
回想一下,自己竟有两年多不曾出门旅游了。每天看似很忙的样子,却也不知道忙什么。对所有的新鲜的事,都秉持这样的态度,“哦,这样子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游伯龙教授在《智慧新境》里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在印度或马戏团,巨大的大象只要用绳子绑在小小的柱子上,它就会乖乖站着。若它真的要动,以其巨大的身躯,不用说柱子可以连根拔起,它爱到哪儿便可到哪儿,谁也制伏不了它。
但是,大象为什么不跑呢?
原来是训练象的人,在象小的时候,用一条铁链将小象拴在水泥柱上或是钢铁柱上,小象想跑也跑不掉。
这样一两个月后,小象就养成习惯了!每当看见绳子或柱子的时候,就觉得跑不动,结果就不跑了。
是不是很震撼?
游教授说:“习惯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把我们控制在一个固定的地方。”
一旦我们习惯了不去触发好奇心,那会是怎样?
是否就如小王子认为的那样,成熟的大人们总是靠他们自己什么也弄不懂,还得让孩子们不断地给他们做解释,对于巨蟒、原始森林、星星之类的事情毫不在意,也无法理解,高尔夫球、政治、领带什么才是他们关心的。
无趣而又安全。
又回到《忘不了餐厅》,蒲公英奶奶说,医生让他们要多参加社会活动,这样有利于治疗认知障碍。奶奶说,最近在学钢琴,谈钢琴时手指要弯成握苹果状,而她有个手因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动不了。但还是要经常动手指,这样能锻炼大脑。奶奶还说,不要总是呆在家里,会痴呆的。
奶奶的话也适用于年轻人,现在很多人喜欢宅在家里,睡懒觉、追剧、点外卖,对于外界的风云变幻,感知力一点点退化。
无论身体还是思想固守在习惯领域的舒适圈,使得创造力、行动力、活力渐渐散失。
可不就是应了奶奶的话,总呆在家里,会痴呆。
我们得承认,这些热爱生活,活得有态度的老人值得我们学习。
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心,敢于接触新事物;多参加社会性活动。
突破自己的习惯领域,才是延缓思想钝化的法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