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青春心灵小栈家庭
为什么逆袭的人,最终都形成了这三种思考方式?

为什么逆袭的人,最终都形成了这三种思考方式?

作者: e59451dd75ad | 来源:发表于2019-05-22 12:55 被阅读13次

自从我开始「一年思考100个问题」这个专题写作,至少被人问过500次: 

“究竟如何提升思考能力?” 

问题的答案不难,但却很难正面回答。 

其实,人和计算机一样,也可以看作三个部分: 

A、硬件部分(主机、硬盘、内存条、显示器等) 

B、底层操作系统(电脑:Windows或Mac;手机:Android或IOS)

C、软件部分(Excel、PS、微信、淘宝、各类游戏等) 

提升思考能力,针对这三个层次会有不同的方式。 

比如针对A部分,用脑机接口技术,或用基因改造技术直接改变神经元的活动方式,都是很多前沿技术领域正在研究的。而针对C部分。通常我们是通过看几本书,或练习几个思维小技巧去获得提升。

每个人所渴求的,其实是提升B部分,「底层操作系统」(Base OS)。 这意味着,搞定一件事,就可以搞定很多事。

那什么是人类的「底层操作系统」?我们又如何提升呢? 

01

什么是人类的「底层操作系统」?

和计算机类似,人类也有一套基本算法:

底层操作=外界刺激→获得满足→形成存在边界

举个例子:

你看到朋友都在使用iPhone(外界刺激)

身边的人有,我也必须有,所以买了一个(获得满足)

感觉这就是我应该用的手机(形成存在边界)

再比如:

在朋友聚会上,你看到了一个女生并爱上了她(外界刺激)

你付出行动,并得到女生(获得满足)

她成为了你的一部分,任何对她侵犯会引起你暴怒(形成存在边界)。

对于不同的人,每个人的满足方式不一样,存在边界也千差万别。这是一个由很多小边界构成大边界的过程。

比如

有些人使用两万块的Prada让自己存在感十足;

而有些人则通过经常旅游,在朋友圈晒照片的方式;

也有人通过积极学习,让自己看上去自律和上进。

但总之大家都是用不同满足自己的方式去稳定构建自己的存在感,比如喜欢买包的就经常买包,喜欢买书的就经常买书。

这种用稳定「满足方式」去构建「存在边界」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稳态」。

然而,经常会有出现突发事件来打破你的存在边界,导致你的「边界」撕裂。

比如

办公室来了一个背20万块Prada的女人;

有人在朋友圈评论你的拍照水平不行;

积极学习后,并没有达成预期效果。

这就像一个冰锥直插你的边界,你会因此感到焦虑甚至痛苦。

这时候你的心理自动防御机制会启动,比如包括“否认、隔离、压抑、合理化”[1]等等这些。

你会自我暗示背20万块Prada的女人其实是靠出卖颜值;也会对评论你拍照水平不行的人嗤之以鼻。

总之就是找到一些非理性信念,把自己糊弄过去。最终,让「存在边界」愈合。

为什么刚刚讲的这些是人类「底层操作系统」

假设你每周做300件事,有99%都是围绕这套系统展开:

1、要么寻求满足,建立和稳固自己的存在边界;

2、要么遭遇侵犯,捍卫和重修自己的边界。

靠着这套系统,原本我们可以舒适过完自己的多数人生。但系统总会出现问题,剩下的1%,才是让你的思考真正升级的时候。

这1%,到底是什么呢?

02

应对逆境的三种方式

刚刚我们讲到人类「底层操作系统」,更多是一种用稳定「满足方式」去构建「存在边界」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稳态」。

但既然是“系统”,那就会有出状况的现象。也就是出现一些更大的突发事件,导致你的边界无法愈合,甚至面临崩塌的情况。

举个例子:

金刚狼吉姆·罗根(Jim Logan)一直生活在边界不断崩塌又重建的过程中:

· 小时候一天晚上,园丁罗根杀死了父亲,丧父之痛让他激发了体内的奇特能力,从身体里长出了“骨爪”。

· 他用“骨爪”杀死了园丁,然而园丁才是他的生父,这让他再次陷入悲痛。

· 他和哥哥维克多参加了多次战争,从一战一直打到越南战役,这让他对自己不断杀人充满厌倦。

· 为了逃避杀人组织,罗根不断逃亡,他对自己天生的异能感到恐惧又厌恶。选择自暴自弃,整天酗酒。

· 终于罗根回到加拿大的林场当伐木工,在森林中偶遇并且爱上一名印第安血统女子“银狐”凯娅。罗根感觉非常幸福,眼看崩塌的边界重新建起。

· 但是凯娅被金刚狼哥哥维克多(剑齿虎)所杀,愤怒的金刚狼决定接受史崔克将军的条件,同意将自己植入艾德曼金属,从此成为——金刚狼。

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忍受边界崩塌的。只有在一个完整的边界内,我们才能获得稳定的安全感和控制感。

所以,无论如何,你都会把边界建构完整。

只是不同的人,会有三种不同的方式:

 1、大幅缩小边界

这种方式的最终效果就是自暴自弃,对毒品、酒精等上瘾。

一些人流行的“丧”文化,“佛系”文化(指网络上那种,和真正的佛学没什么关系)也是如此,对很多更大边界的东西变得不在乎了。

游戏为什么让人无法自拔,因为在你玩耍的时候,边界大大被缩减。让你沉迷于微小的反馈之中。

 2、构建虚拟边界

说一个我的亲身案例吧:

22年前,一个阳光刺眼的下午,我背着书包回家。 

掏出钥匙开门,发现母亲已经自杀身亡。 

那时才11岁。 

因为这个原因,以及后来另一些原因,我选择自己生活长大。 但这个过程我一直觉得没有什么。

因为10岁那年,我从《读者》上看到过一句话: 

有人曾经问海明威,“如何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 

海明威回答到:“需要一个不幸的童年。” 

这句话是我成长期内多年的信念。当然,这是一种「非理性信念」。

此前在《如何用一套简洁的模型,开始入门深度思考》这篇文章中,我写到一个概念:

思考(建立理性信念)其实是对未知信息作补偿的过程。

作为一个小孩,我根本不可能去了解这么多信息,所以只能给自己找个借口而已。

从大二开始,我才按耐不住多年的困惑,开始阅读图书馆大量心理学书籍,逐渐才理解“抑郁症”、“存在边界”、“原生关系”等这些观念。有了大量信息,并逐渐回忆母亲的种种,才逐渐理解她当时的选择,以及和父亲的关系。

这才算真正走出阴霾。

 3、重构更大的边界

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Joseph·Campbell)提出了一个《英雄之旅》故事框架,影响了近80%的好莱坞大片。

在图中,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从「稳态」到「不稳态」,最后回归到「稳态」的过程。

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成长。

但约瑟夫·坎贝尔当时绘制的图让人产生误导,真正的回归,是让人到了另外一层境界中。

所以我们来看这张图:

《英雄之旅》的本质含义是,命运(伤痛)偶尔把我们扔到存在边界之外,比如A点(历险召唤),你需要自己把剩下的B、C、D、E、F、G等信息全部构建起来。

而不是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又回到原有轨迹(小写的a、b、c、d、e)。

今年三月份我成立了「超脑」这个专注思维的组织,目前有近200位小伙伴参与进来。

四月份时,我就发现自己被抛入到A点,如果再考虑原有生活轨迹中的a、b、c、d、e等信息,比如让人衣食无忧的工作,在腾讯中舒服的环境等,新边界是很难建立起来的。

我知道《英雄之旅》这个原理,所以立即选择离职,把自己直接抛在边界A之中。

剩下的过程当然很艰难,此前我并没有建立过类似的社群,也从来没有尝试过200个人在线上一起协作做很多事。包括如何运营,如何做知识产品,如何建立每个人反馈。

每一个B、C、D信息点的探索都是痛苦的。

但没有办法,重构更大的边界,这是唯一的选择。

03

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群人是如何思考的?

这里有一个重要参考:

1981年,《卫报》创始人约翰·布罗克曼(John Brockman)创立了「现实俱乐部」(www.edge.org)。发展至今,加入者包括凯文·凯利、史蒂芬·平克、塔勒布、比尔·盖茨等世界最聪明的人,他们经常在一起探索人类的未来和边界。

如果搞清楚这些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怎么去思考的,你也就知道了如何重构更大边界的规则究竟是什么。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 放下控制 

中欧商学院有句名言:

“你需要通过放弃控制,来获得控制。”

(You must control it by surrendering controlling)。

前者的控制,就是指a、b、c、d、e这个小圈的控制,当我们习惯它们相互之间关系的正反馈后,就会形成一个你熟悉的东西——自我(ego)。

傅盛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过[2]:

Ego 是非常感情化的东西,它会给你建立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因为你不喜欢犯错误的感觉,你的本能就是总想强行辩驳,别人一批评你,你就怒了;

因为你害怕面对复杂的东西,你就总是希望把问题简单化。你的出发点不是为了面对现实,而是充满了“我我我我”——这就是 ego 的障碍。

后者的控制,其实就是指更大边界的A、B、C、D、E大圈的控制。

要做到这一点,无非四个字,不要在乎

比如在公司被上司怼了,你会在乎吗?

如果你会,记住那只是你的a、b、c、d、e这个小圈的自我(ego)会在乎。你的大圈的自我,是不会去在乎的。

 2. 放下目的 

「现实俱乐部」曾经提出一个观点:

“我们应该对抗人类物种的「先天局限」”[3]

这个「先天局限」,就是指我们总喜欢高度抽象一个目的,而丢失大量细节。

他们提到一个案例:

假设你穿越到古腾堡发明印刷术的第二天,你做了一份15世纪的信息产业蓝皮书。

因为你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印刷术改变了整个人类文明),所以你带有明确目的去帮古腾堡做规划。

但当时根本就没人注意到古腾堡,他的印刷机所占份额也非常少。你的目的,会遭遇很多现实挑战。

带着明确目的,很可能适得其反。

丹尼尔·丹内特在《直觉泵》中举了个案例:

在路上开车,你看见马路对面开来一辆车,你不用担心这辆车会和你相撞,因为对面开车那个人有强烈的动机也想活着。

我们看到的世界的复杂秩序,其实他自己也没有什么目的,而是来自每个个体动机的组合,这就是“涌现”。

但你自己如何做到“涌现”呢?

核心是,在一定时间内,让自己很多部分任意发展

比如你会python,又会写作,同时又听歌剧。丰富的各部分才有可能让你走向新的边界。

 3. 整合思维 

多数人的思维都是“二元对立”思维,也就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整合思考,就是“鱼和熊掌我要兼得”。 

为什么你无法跳转到新的边界之中,因为我们经常纠结到原有思维困境中。

宝洁公司曾有个CEO叫雷富礼,被认为是宝洁历史上最成功的CEO之一。

他做到了一件没法做的事:“既削减成本,又大力创新。” 

雷富礼是这样说的:

“如果是‘二选一’的话,我们不会成功。每个人都能做到‘二选一’。但是这样的话你无法成为行业中的翘楚。” 

但如何能做到整合思维呢?

「现实俱乐部」给出了一个必要路径,切换观测尺度。

比如你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这个问题思考不清楚,这其实是一个“小个体”如何在“大环境”里生存的问题。研究进化学,就能帮你找到很多答案。

参考《人类简史》中智人这个小物种如何生存下来的例子,你会发现,“连接节点数量”、“共同想象”等方面是你最应该去考虑的。你应该把只考虑工作回报,工作舒适度这些问题,切换到寻求更多连接节点,这个大尺度问题上。

思考是有很多方法的,但关键在于练习。

我们的「超脑连接社」也在做类似的事情,用群体的力量在不同的角度去观测问题,或许你也可以加入。

04

启示

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类「底层操作系统」究竟是什么?

其实就只有两个原则:

一是快乐(满足边界);

二是痛苦(边界被摧毁,欲求重构更大边界)。

湖畔大学梁宁曾经将过一个概念,她提出:

什么是普通人?

就是平时不会感觉太快乐,痛苦也没有那么强烈。他们的人生会在既定的轨道上平稳运行。

什么叫有一技之长的人?

就是当一个人沉浸做某件事时,他不厌其烦而乐在其中,这就是「快乐」在驱动。

什么叫卓越的人?

如果一个人想要什么,而得不到,内心会万蚁噬心那般「痛苦」。无论牺牲什么,他必须得到想要的东西。

杜鲁门·卡波特曾经说过一句话:

头脑可以接受劝告,但心却不能。

每次当别人问我,“如何提升思考能力”时,真想告诉他们一个真相啊:

头脑(软件部分)可以通过学习和认知做到;但是心(底层系统),却需要你勇敢进入逆境。

嗯,就是如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逆袭的人,最终都形成了这三种思考方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biy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