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这里是行上行下,我是流砂~
有段时间不见了,大家还记得我吗?
近期一直在忙各种各样的事,尤其是接触了一个新的领域——颅内脑电图(iEEG)。
相比于之前了解较多的头皮脑电图(scalpEEG,sEEG),iEEG在电生理学领域异军突起,针对特定的群体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一次,我就围绕iEEG来进行一个简要介绍,让大家对这一领域有更多的了解。
iEEG(intracranial electroencepholography)
颅内脑电图,是主要应用于癫痫和帕金森综合征的一项有创检查技术,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法国的一家医院。
主要包括术前侵入性评估,是指通过颅骨钻孔或立体定向仪把电极安放到脑的深部组织,如海马、杏仁核等部位,直接记录这些部位的脑电活动。
或者,通过颅骨钻孔或开颅手术,将条型或网络状电极安置在脑表面 (硬膜外或硬膜下)记录脑各个不同部位的发作间期以及发作期的脑电活动。
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些电极电刺激局部脑组织,以了解它们的功能,进一步描绘出脑皮质功能图,帮助确定手术切除的范围。
基于以上界定,我们可以看出,iEEG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将电极放在脑深部组织,主要是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
另一类则是将电极放在大脑皮层,主要是皮层脑电图(ECoG)。
SEEG (stereo-electroencephalography), 立体定向脑电图,是临床症状-电生理-解剖的结合。
其基础是以临床表现为依据,按发生顺序逐步分析癫痫发作时临床症状与脑内放电之间的关系和相应的结构部位。
植入电极所用材料多为铂-铱合金、铂金、银、不锈钢等,电极内径以0.5-3mm不等,接杆光滑,尖端圆钝,以防在插人过程中引起脑组织和血管的损害。
其放置位点选择基于临床症状、脑电图和神经影像等无创检查后综合考虑确定,在癫痫病人中一般放置位点会包括病灶、发作早期放电部位以及可能传导和波及的脑内结构。
因SEEG电极的植入计划是基于MRI进行的,而其信号是对脑区皮层信号的直接记录,故SEEG信号本身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
虽然本身电极植入位置可能受脑组织影响发生漂移,但在植入后可利用video-EEG长时间进行监测,保证获取足够的诊断信息。
另外,在临床诊断中,可以通过电极对相应脑区进行电刺激以辅助诊断。
ECoG (electrocorticography), 皮层脑电图,可以在手术期间进行记录,也可以手术之外进行监测。
在手术中进行的皮层脑电图常结合前期的SEEG记录结果进行发作部位的二次定位,或在切除手术后利用ECoG的监测结果进行手术的预后效果的预测。
手术外进行的监测则是对不适宜SEEG电极植入的患者进行,代替SEEG进行癫痫发作期间的异常放电的记录。
电极多采用银,不锈钢或铂-铱合金等材料构成,大多为条状 (常用为 5~8导) 或网格状(直径为 5~10mm的圆盘状电极,埋于硅胶片上,通常各电极之间相隔10mm)。
皮质电极装置的式样,还有金属或有机玻璃支架式小圆柱型、马蹄型等多种形状电极。
因为ECoG只能监测脑皮层表面的放电特征,存在监测上的空间局限性,故通常会将ECoG和SEEG进行联合植入,这一种监测方法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颅内脑电记录方法。
但因创口较大,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注意颅内血肿和感染的情况。
本次从iEEG,SEEG和EcoG三个方面对颅内脑电图的入门以及应用进行了一次简单的梳理。
此外,也整理了国内关于颅内脑电图的介绍和国外的颅内脑电图研究文献的PDF版本。后台回复“颅内脑电图”,即可获得啦!
小伙伴们也可以在留言区将自己的相关经验分享一下,和大家互相交流哈~
分享完毕,希望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赵国光, & 凌锋. (2012).立体定向脑电图.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8(3), 313-315.
2.周昌贵. (2006).颅内脑电图的临床应用.现代电生理学杂志(1),45-56.
3.蔡立新, & 李勇杰. (2007).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在癫痫外科中的应用.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5),306-309.
4.Cho,J. H., Seung Bong Hong, Young-Jin Jung, Hoon-Chul Kang, Heung Dong Kim, &Minah Suh, et al. (2011). Evaluation of algorithms for intracranial eeg (ieeg)source imaging of extended sources: feasibility of using ieeg source imagingfor localizing epileptogenic zones in secondary generalized epilepsy. BrainTopography, 24(2), 91-104.
5.Kirkby,L. A. , Luongo, F. J. , Lee, M. B. , Nahum, M. , Van Vleet, T. M. , & Rao,V. R. , et al. (2018). An amygdala-hippocampus subnetwork that encodesvariation in human mood. Cell.
免费英文文献下载攻略
大学生必备的公众号合集
2019年心理学影响因子分类整理
宝藏公众号|心理学科研公众号合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