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落,天下秋,落叶是秋天的信使。
秋天的况味,也正蕴藏在天高云淡、层林尽染和西风落叶中。
古往今来,悲秋之作不胜枚举,但也不乏喜秋之作。没有一个季节本身是快乐或悲伤的,全然在悲或喜之人的人生处境和心境罢了。
诗词中的落叶,落向人间,落向诗人各自的命运。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杜甫的性情忧虑深远,更何况生逢乱世、命途多舛,下笔便总是千愁百感交织在一起。
大历二年的秋天,杜甫已经五十六岁了,老病孤愁,人生似乎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不再是《望岳》中那个胸怀凌云壮志的青年。那时,他只是在山脚下仰望,就心生攀登之志。
而今他独自登高临眺,面对萧瑟的秋景,只能感到身世飘零和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登高》。
在这首诗中,物象的地籁与杜甫的心境交响,协奏出了一曲悲愁之歌。首联和颔联不仅是在写登高之所见,更是在写因人生的困顿而生的悲凉心境。
广阔的天地间,凄厉的哀鸣、盘旋的飞鸟,凄凉、孤独而渺小,就像是有家归不得而流落异乡的杜甫的写照。
通过此诗,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杜甫强健的笔力,他把哀愁也写得如此盛大,仿佛天地之间充斥着他的悲哀。
落木无边,萧萧而下,就像是为了他的飘零而下;长江不尽,滚滚而来,似乎是涌动着他的无限悲愁,为他而来。
登快阁
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这首诗是黄庭坚三十八岁时所作,在公事之余,他登临“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的快阁览胜,有感而发,写下此诗。
同样是登高,同样是身处异乡,甚至看到的也是同样的无边落木,但这首诗的情感基调却与杜甫的《登高》迥然不同。两首诗的节奏对比也很鲜明,《登高》沉郁顿挫,而这首诗清新明快。看到千山落木,黄庭坚的感受是天地之间更加辽远空阔了。
处境不同,心境自然不同,登高之感也自然不同。但或许这里面也有年龄的因素,黄庭坚此时三十八岁,正值壮年,而杜甫当时已经五十六岁了。愁病交加,或许杜甫已经预感到了什么,觉得生命已经到了穷途末路。
写完《登高》之后两年,杜甫就去世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