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聊天时,可以通过聊娱乐八卦了解一个人的三观;通过聊兴趣爱好了解一个人的品味;通过聊未来规划了解一个人的追求。聊以上内容远远比直截了当地聊收入、家庭背景要好得多,成功率也更高。
也许有人会说,8分钟,聊不了这么多内容。其实,在8分钟时间内通过对方的语气、神态,立刻判断出这个人的性格;也能通过对方是否能轻松聊天,了解对方是否能与人相处融洽。
同样,一个人是否在丰富的人际关系中成长,人格上是否具有安定感,这样的素养都能通过闲聊传达出来。那个能让你觉得信赖、给你定心的人,自然是你愿意与对方交往、产生联结的人。
短时间内闲聊很考验人的闲聊力,能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的,往往是那些闲聊力特别强的人。
斋藤教授告诉我们:“闲聊力并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后天习得的,任何人经过训练,都能提高自己的闲聊力。”
他在课堂上给他的学生准备了一个练习方法:“三十秒拔刀快斩”,或者说是“三十秒瞬间闲聊对决”的游戏,以此锻炼学生的闲聊能力。
如同相亲节目一样,教授让学生面对面并列两排,他们只能和自己对面的人闲聊30秒,不停地轮换下去。
刚开始进行时,学生们都觉得寻找话题和快速回应十分困难。
教授就让学生事先准备一些聊天话题,可以是服装、美食、娱乐八卦等任何方面的话题。
这些储存的小话题在闲聊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学生不再为难于开口而发愁,为不会为无话可接而苦恼。经过不断地刻意练习,那些沉闷的日本学生也能愉快聊天了。
这里,话题积累很重要。要知道,灵光一现、急中生智很多时候是多年的积累与沉淀才能做到。
比如,我们聊一部电影,围绕电影本身、演员的演技、导演的拍摄手法、故事情节等等有许多话题。同时,我们还可以加以延伸,发掘其他素材。电影中的音乐、使用的器材、电影中的某个场景,与什么地方有相似之处;电影中的绿植,可以扩展到家居装修等等,任何一点都能扩展话题。
有时你会发现,一件事情,无论你怎样用长篇大段的文字加表情来解释,都不能让对方明白你的意思,可你打一个几分钟的电话,就能轻松搞定,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有人可能会说:我害羞,不善言辞,,怎么办?其实,你恐惧的只不过是“自己讲得不好”“不会聊天”而已。现在有社交恐惧症的人越来越多,越害怕犯错,越不愿意尝试,越不愿意尝试越恐惧,形成恶性循环。
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周围有很多聊天能力很强的人,多倾听,多学习,打破心理障碍也没那么难。
我们可以在家里练习大声朗读,让自己说话顺畅;也可以找周围的大妈、抱孩子的人、遛狗的人进行聊天,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还可以去公园、公交车上、出租车等公众场合,这些地方聊天机会很多,又没有一点压力,不管认不认识的人都可以一试,练习的次数多了,自然会知道跟什么人聊什么话题。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沟通道具。
闲暇之时,拿出一包零食,请同事一起品尝,不管同事接不接受,都可以闲聊几句。
几个人一起坐车,你掏出口香糖,分给大家,同样可以闲聊几句。
这些零食、糖果都是我们的沟通道具,只要能制造出聊天机会的,都可以试试。
事实上,我们怯于聊天,正是缺乏足够练习的表现,勤加练习,才能使自己内心强大自信。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行动,是打破社交恐惧怪圈的良方。明天我们去职场看看闲聊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