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是《诗经》里的 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让我明白什么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说明先秦人对美的观念已经相当完整。
是唐代的张旭描摹了《桃花溪》的诗句——“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让我重温桃花源的清纯。该诗句的意思是,这里桃花随着流水,终日漂流,这不就是桃花源外的桃花溪吗?你可知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一边?通过渔人的提问,表露出自己对桃源仙境的向往,隐隐透出内心渺茫惆怅的感情。
山东费县书画家尚廷震无疑是敏感多情的男子。他说:阳光下,桃花闪着晶莹的光,像是少女的脸颊,透着一抹羞涩的红晕。走近桃树,那淡淡的香气扑鼻而来,它不似玫瑰那般浓烈,却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清新。那香气,仿佛能穿透心灵的壁垒,唤起人们深藏的记忆和情感。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仿佛可以听到那遥远的童年时光,听到小伙伴们嬉戏的笑声,感受到那份无忧无虑的快乐。
简笔画二
等一场场雨雾驱逐晴空成了习以为常的现象,是粉红的桃花最先承接初春寒潮的到来,泪水斑斑,从来不会被美人独自占有,桃花也是。在鸟儿颤抖不已的早晨,它以坚定的姿态,诉说着一段青春不老的传说。而姗姗来迟的映山红,喜欢与蝴蝶等昆虫结伴。当蝴蝶飞出草丛的那一刻,它习惯站在山坡地里欣赏着大地的主人“点豆种瓜”的风景。一个占尽了平原与河川的风光,一个则喜欢躲藏在树丛与野花争奇斗艳。只要大家喜欢,它们都愿意把最娇艳的一面展示出来。
杏花等众人终于想放弃温室,走进旷野,也是桃树抖动着青叶,吸引鸟儿前来嬉戏,让褐黄又明亮的眼睛充溢绿意,给彼此的生活多点温馨。而我却无意间把桃树视为最庸常的一种树,除了制作梳子外,不堪大用。
三
桃花是粘人的。它以其独有的方式,向人们展示着它温顺的一面,让性格如烈火的男子享受到如水般的温柔,感觉到世界的美好。除此之外呢,那就是淡雅的做派,不愿与月季、蔷薇和玫瑰争宠。它深知江南的春季要比北方日月长,想让自己离开的时候,它绝不留恋春日的浪漫。因此,它那份多情,总给古今中外的人感动万分,并赋予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月季花苏轼题在惠崇《春江晓景》画上的“竹外桃花三两枝”这句诗,让我看到了桃花最迷亮的色彩。那种美,就像早春一样,是隐约之美,那春讯和春意,还没有泛滥起来的时候,桃花宁静清美,安详闲态,暗藏着的无边春意,正在暗香涌动。唐寅笔下的桃花相对比较直接,似乎他是沉醉桃花中的人。“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撰写的《消失的地平线》讲述了4名西方旅客因为意外来到坐落于青藏高原群山之间的香格里拉,在蓝月谷的喇嘛寺里的见闻奇遇。它是一本西方人写的“桃花源记”,描述一个青藏高原版桃花源,是“灵魂向陌生时代借来的不朽”,它是一种伟岸的精神象征。
陈水河整理于2024年4月6日上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