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餐桌上,母亲聊到我们小区有位女孩,身负7门课,大约是:围棋、绘画、钢琴、舞蹈、英语,还有…母亲说,太多了,记不清!这姑娘,我敢肯定,完全碾压我们社区所有小朋友,估计方圆几十里也难找到PK对手。女孩同我女儿一样大,都是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我好奇有些娃的极限在哪里?
如果说女孩是自愿的,那么…等等。你信我可不信!虽然不能妄加猜测到底是女孩的意愿还是家长的推动使然,但如果我是女孩的父亲,总感觉哪里不对劲,总感觉不怎么自豪骄傲。学得越多,是否离学习的初衷越来越远了呢?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每个家长刻在大脑中,时常拿出来检验一下。
我和女儿说,“我们当初带你看了小朋友弹钢琴,台下的小朋友又唱又跳,你觉得很开心,对吗?所以,你当下就决定也学钢琴。爸爸觉得,音乐使人快乐,你看,音乐的“乐”和快乐的“乐”是一个字。爸爸希望音乐能成为你的好朋友,以后如果你不开心,就弹弹琴,或许能让你开心起来。” 和女儿分享这些话,是让她明确学钢琴的初衷,即便有时候会遇到枯燥的练习,但总目标不会改变——寻找快乐。从脑科学角度看,钢琴能平衡孩子左右脑的发展,然是全球皆知。谋快乐和平衡脑发展,成了我们选择学钢琴的初衷。
除了学习钢琴外,目前没有在任何培训班上课了。然而,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把教育比作一艘船,教育的目标是彼岸,那么什么才能帮助船到达彼岸,或者说,那几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和人:罗盘、锚、发动机、船长,都对应着什么?
我之前在文章中提出了很多优秀元素《家长不修身,如何带领孩子迈向“恐怖”的智能时代?》。最为看重的前三是:阅读习惯的养成、乐观精神(抗挫力)和好奇心。阅读习惯的养成,方法早已具象化,就是每天陪读绘本,分享书中有趣的知识,经常去书店和图书馆。好奇心的呵护,与阅读有密切关联。书中所藏,则是万事万物的本源。对万事万物有所探索欲望,就是好奇心。书中的内容,可以呼应真实世界,迈开腿,去真实的世界探索,全方位感受好奇心带来的满足感。
然而,女儿乐观精神的培养,对于我来说,仍有挑战。女儿恰恰又是属于胆小甚微的性格。乐观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和心理学理论基础,在我读过塞利格曼教授的书后,已经完全接受。《乐观(抗挫力)是一种能力,可以后天习得,悲观的你只是对事物的解释风格出了问题》。然而,方法论上,我一直在探索,直至看到一位群内好友,鲁稚老师的发文《美国教育,赢在体育》,方才有所醒悟。体育,无论是多人竞技体育还是个人项目,都蕴含着大量的失败和挫折,同时也充满着胜利和喜悦。每一次面对失败,就是磨练抗挫力的机会。每一次胜利,皆是“游戏思维”中的反馈机制,因为体育本身就是游戏中的一种。
在想明白后,毫无疑问,体育被纳入教育女儿的体系中。体育,是游戏的一种。体育能协助家长打磨孩子的抗挫力。同理,其他游戏也存在失败和胜利,亦或有相似的效果。游戏的种类太多,凡是能让孩子产生兴趣的都可以尝试,要提醒的是,电子屏幕类游戏需要家长严格控制时间和次数。
又一轮思考过后,我从无数杂乱的教育理论和培训课程中跳脱出来,这得感谢我从不随大流的性格,感谢在加拿大大学时学到的批判性思维。现在,教育女儿的三个大方法论成形了:陪阅读、陪游戏、陪体育。是不是非常精炼?然而,这“三陪”的背后,是家长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脑力付出,这大约也是家庭教育的基石。不过,仔细观察后,你会发现大量家长平日和周末往返于培训机构和家之间,路上的时间和在培训机构呆呆刷手机的时间,不见得少到哪去。时间面前,人人平等,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的家长,不妨思量一下,什么才是那艘“船”(教育目的)所必须的。务必找到真正的“罗盘”、“发动机”和“锚”,因为你才是这艘“船”起航阶段的“船长”。
那些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和脑力的“船长们”,似乎不在乎那艘“船”驶向哪儿,内心或许总有一句自我安慰的话:天高任鸟飞,海宽任船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