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简友广场
深入批判达尔文及其“进化论”的谬误与其存在的伪科学观点

深入批判达尔文及其“进化论”的谬误与其存在的伪科学观点

作者: 东方旭光 | 来源:发表于2023-12-17 17:54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我在《要以科学精神推动科学发展——由何祚庥事件引发的思考》一文中曾说过这样的话:“其实,我们人类也是在不断的学习和进步,不断的完善着自己,不断的重新认识着自己,所以,我们应该正视客观存在的种种超常现象,放下僵化的观念和成见,以真正的科学态度去探讨真正的科学。”这是我对正确的科学态度的认识。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保持这种严谨、认真和负责任的态度去研究科学,完善科学。

            今天,我们的科学或医学已经相当发达了,对于人体的研究可以深入到分子、DNA基因的层面,但仍然有相当多的问题困扰着我们科学家。在此,我不得不说,西方科学是落后我们东方科学的,更不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钱学森等伟大的科学家们结合中西方科学所提出的“人体科学”了。(注:吕炳奎同志认为:“中医、气功和人体特异功能,三者是连在一起的。”)不过,这不是本文的重点,我说这一点是为了告诉大家,我们社会与科学的发展正在被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一点一点的给限制住。

            对于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有一些不学无术、不求上进的科学家们相信“进化论”这件事,我感到极为吃惊。下面,就让我们用科学来证明关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谬误,

            目前研究史前文明的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很多达尔文“进化论”所无法解释的科学考古发现(见后文)。(注:大多数人一提到“史前时代”,脑海中就会浮现一个画面:一群毛茸茸的人,用兽皮遮掩着身子,男的拿着长矛,女的手里抱着小孩,在山洞旁边,中间生着一团火堆;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很原始的社会。这个刻板的印象几乎在每一本生物学教科书或是每一个历史博物馆都可以见到,但事实并非如此,详见后文。)更有人进一步明确的指出:“有人说:‘我们人是从猿人进化来的。’其实我告诉大家,人根本就不是从猿人进化来的。”而随着考古学不断的新发现和分子生物学的最新发展,现代科学已经证明达尔文“进化论”完全是一种没有确凿科学根据的错误假说。而反对者们的论断是有客观存在的科学依据的。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一套渐进式(Gradualism)的理论。达尔文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必须靠极度微小、并对生物有利的遗传改变,长期不断地积才能发挥用。他给赖尔(Charles Lyell)的信中说:“如果我的自然选择论必须借助……突然进化的过程才能说得通的话,我将弃之如粪土。……如果在任何一个步骤中,需要加上神奇的进步,那自然选择论就不值分文了。”主张“进化论”的人认为:“每次的遗传改变必须是极其微小甚至是不能觉察的改变,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动植物才渐渐进化出新种来。高等动物是由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生物界全体的关系好比是一棵大树,同出一源,️低等的生物好比树根,高等的种类好比树枝,如此这般,进化是连续不断的,渐渐改进的。”这便是生物学上有名的“进化树”了(如下图所示)。

    (“生物进化树”)

            “进化论”首先要面临的挑战来自于考古学发现。如果生物的产生真的如达尔文“进化论”所说的那样,从一种简单低等生物进化到另一种复杂较高等生物,中间必须经过无数代具有微小差异的不同形态的生物,但是,迄今为止,考古学并没有这样的发现,任何种类的生物都是各从其类,找不到任何中间生物。“进化论”说动物演化过程是这样的:“原始的单细胞微生物、多细胞微生物、海中低等生物、有壳生物、鱼类、两栖类、爬虫类、鸟类、哺乳类、灵长类、猿、人类。”而考古学家们从来就没有发现介于两类之间的生物,那么,试问从一类进化到高的另一类,是如何慢慢进化的呢?又该如何解释这些“失落的环节”呢?

            例如,经过100多年的考古发现,如果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那么从类人猿到今天人类的各个阶段历史时期,都应该有其特征的证据,包括各阶段的化石和相应的文化遗址、工具等。可是类人猿时代的化石找到了,人类的化石找到了,而从类人猿进化到人类中间阶段的化石却没有。如果这样的话,所谓“人从类人猿进化来的”的假说只能成为空中楼阁。1892年“嘉伯人”的例子曾经轰动一时。考古学家杜波瓦在嘉伯发现了一块很象猿的头盖骨的骨片,在40英尺以外又发现了一块大腿骨。所以他况:“显然这是属于同一个生物的。这个生物象人一样直立行走,又具有猿一样的头骨,这一定就是那个过渡环节。”但后来证实这分别属于是一百万年前一起生活在嘉伯的一个猿和一个人。由美国古人:类学家唐纳德•乔汉森(Donald Johanson)在东非大裂谷发现的 “露西”(Lucy),曾被认为是早已消失的人和猿的共同祖先,但现在科学家已经鉴定其为一种绝种的猿,属于“南方古猿阿法种”,跟人没有关系,但教科书并未更正这些。

            曾经轰动一时的始祖鸟,被视为“进化论”的铁证,六具“始祖鸟化石”的相继问世,轰动了世界,因为它既具有爬行动物的特征,又具有鸟类的特征而被视为鸟类和爬行动物之间过渡物种的典范。后来鉴定出五具是人造的,剩下的一具坚决拒绝任何鉴定。最初的“发现者”坦白了造假的原因之一:“太信仰进化论了,就造出了最有力的证据。”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皮尔当人”(Piltdown Man)的骗局。

            此外,大量的不同地质时期、历史年代的人类史前文明的证据不断被发现。史前人类不但存在,而且考古学的证据还证明人类的史前文化是十分发达的,在史前建筑、天文、地理、物理、冶金、医学、艺术等方面均取得惊人的成就,有的甚至连现在的科技水平也达不到那种程度。如世界各地的史前巨石建筑、 非洲加蓬共和国所发现的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28亿年前的金属球、4亿多年前的太古石画、约3亿年前的三叶虫化石上的人的脚印、2.35亿年前的三叠纪岩石层上的人类脚印、6500万年前的金属管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进化论”所无法解释的。

            再举个例子,在长达38亿年的化石记录中,最令人费解的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CambrianLife’sExplosion)或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炸”(CambrianLife'sBigBang),指绝大多数动物门类在寒武纪就象“爆炸”一样突然出现)。1995年5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纽惟恭的报道:《澄江化石生物群研究成果瞩目》,他指出,“寒武纪生命大爆炸”是全球生命演化史上突发性重大事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能动摇传统的进化论。”1995年7月19日,《人民日报》又发表了《向进化论挑战的澄江化石》一文。作者丁邦杰指出,达尔文进化论的中心论点是:生物种是逐渐变异的。但是距今5.3亿年的寒武纪早期,地球的生命存在形式突然出现了从单样性到多样性的飞跃。“中国澄江化石群”的考古发现引起世界媒体的强烈关注,震惊考古、生物学界。

            澄江化石群属于早寒武世化石(前5.5亿年),此外在加拿大布尔吉斯发现中寒武世的页岩(前5.3亿年),其中也有生命“爆发”的大量地质资料。可见,在寒武纪(约前5.7亿~前5亿年),几乎所有的已知动物门类都有了各自的代表。而在寒武纪之前,不仅多细胞生物化石非常稀少,而且在以埃迪卡拉动物群为代表的、迄今所发现的新元古代的各种化石中,尚无一种可以确认为已知动物门的祖先。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动物门类是在寒武纪突然出现的,按照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寒武纪出现多细胞动物必然在其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早期演化过程,然而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任何这个中间演变过程的证据。化石记录不完全吗?但是要知道化石记录是随机的,为什么单单就漏掉了中间环节呢?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教授詹腓力(PhillipJohnson),是誉为最有资格批判进化论的人。因为他曾任美国大法官华伦(Warren)的助手,他的专长是分析明辨律师在辩论时所用的词藻和逻辑。当他读到“进化论”的文献时,马上发现里面充满逻辑上有问题的雄辩与遁辞。所以他以法官的身份,多次质问:“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进化论’是真实的?确凿的证据何在?”他在自己写的一本名为《审判达尔文》(Darwin onTrial)的书中做了这样的总结:“化石向我们展示的都是突然出现的有机体,没有逐步进化的任何迹象……这些有机体一旦出现,基本上就不再变了,哪怕过了几百万年,不管气候环境如何变化。如果达尔文的理论成立,这些条件本应该引起物种的巨大变化”。

            其次,从“进化论”的分子基础看,“进化论”认为,生物的基因基本上很固定,但偶然间会产生突变,会产生与上一代略异的个体,并且此种特性又可以传给下一代,因此代相传,差异性就愈来愈大,因此突变就是“进化论”的证据。然而,根据统计,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突变都是不正常的、有害的、有缺陷的,甚至是致命的,并不是有益的、合适的、积极性的变化。而且突变后的个体常常在自然环境中活不长久,所以生物的突变只是少数,不是多数,突变是退化而不是进化。生物会有突变,然而也只是在大小、颜色等方面的改变,其基本构造仍无改变。例如蛇可以因突变而成为全身雪白的蛇、果蝇可以因突变而成为大型果蝇、乌龟可以因突变而变成花壳龟……然而不管如何突变,这些生物仍然是原来自己那一种属,不会变成高一等的其它种属生物。

            许多学者从基因突变发生的几率出发,计算出了产生新物种的概率,发现小得惊人。美国生物化学家贝希以血液凝固的一系列生物化学机制为例,讲述如此复杂精密的生命现象不可能是进化出来的。其中一个蛋白(TPA)产生的几率是1/10的18次幂,至少需要100亿年才能发生。如果同时进化出和它相互作用的蛋白,几率就是1/10的36次幂……他说:“很可惜,宇宙没有时间等待”。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深入发展,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进化成了一个新方向。开始人们认为用生物分子的序列差异可以推算进化的时间,比较分子的差异程度,可以确定进化关系。这成了进化一个有利的证据。然而,进一步的发展却搞乱了进化体系。因为研究不同分子的序列会得出不同的进化谱系。在1998年的《Science》杂志上,分子遗传学家彭尼斯(Elizabety Pennisi)指出:“按照新顺序的微生物基因组相比较,就使整齐的生命之树陷入混乱,从而对所有生命的分类引起了怀疑。”费尔德曼(Robert Feldman)总结到:“用什么样的基因,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进化位置”。如果进化是事实,必然存在一个有序的演化过程,可是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却表明不存在这样的进化体系,完全是混乱的关系,那么,“进化”又怎么可能会存在呢?

            还有一点,1866年,德国的海克尔(Haeckel E)提出了“重演律”的说法,认为高等生物胚胎发育会重现该物种进化的过程。在进化论刚刚奠基的时代,重演律立即成为进化论最有利的“证据”之一。英国伦敦有一位医生李察逊(Richardson),他也是胚胎学家,花了一生的时间研究人的胚胎,但他从来没有见过人胚胎有“鱼”的阶段!所以他立意要更正百多年来的错误。但是他很理智,知道从海克尔传下来的这种“伪科学”,不是他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推翻的。所以,他组织了十七个单位的科学家,研究了五十种不同脊椎动物的胚胎及其生长过程,并且做了仔细观察、记录。

          1997年八月,李察逊等人终于联名在Anatomy & Embryology学报上发表了他们惊人的结果,揭露了海克尔重演律的骗局:

    “各类动物在海克尔的第一期胚胎并不是像海克尔描述的极其相似,而是有相当的差异。海克尔的原图中的八类胚胎之所以如此相似,是因为海克尔动了手脚。海克尔有意选择了较相近的胚胎。他选水生的蝾螈而不用青蛙代表两栖纲,是因为蝾螈本身就更像鱼。相比之下,青蛙不甚像鱼。他甚至将人胚胎的鼻子、心脏、肝脏等大部份的内脏,及手、脚的胚芽都挖掉,再加长脊椎成尾巴!以便使人的胚胎画得像鱼一样,并且海克尔删改的不只这些,他还随意加添。例如鸡的胚胎,在这时期的眼与其它动物不同。它是没有色素的,而海克尔则将它涂黑,使它与其它动物看齐。还有,海克尔在大小比例上也随意更改,它的伸缩性可达十倍,以增加不同胚胎的相似性。”

          李察逊就此得出惊人结论,“海克尔的胚胎”是生物学上最“著名”的骗局。

            现代的“进化论”的一支“新达尔文主义”(Neo-Darwinism)是在十九世纪末,而后于二十世纪上半叶,由孟德(GregorJohann Mendel,1822~1884)、魏斯曼(AugustNeoDarwinismWeismann,1834~1914)、德弗里斯(Hugo De Vries,1848~1935)和摩尔根(ThomashuntMorgan,1866~1946)学派发展起来的。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认为生物体由专司生殖功能的种质(Germ Plasm)和专司其它功能的体质组成。种质具有连续性、独立性,不受体质与环境的影响,自然选择的对象便是种质。这是生物进化的唯一机理,反对旧达尔文“进化论”中把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拉马克观点作为生物进化的辅助因素,认为进化是一个没有指导、没有计划、没有目的、非人格化、不可预测、完全自然的过程。此理论的种质说与体细胞内也有遗传物质的事实不符。新达尔文主义者仍然拿不出确凿的中间进化过程的证据,面对大量的挑战进化论的考古事实,他们还是凭信心坚持“渐进”的进化论学说。

            无论如何,现在国际上许多勇敢的科学家已经开始正视达尔文“进化论”遇到的严重挑战。至少认识到达尔文的“进化论”只是很多关于生命起源学说中的一种,并非绝对真理。新西兰分子生物学家迈克•但顿(Michael Denton )在《进化:危怠的理论》最后一段的结论中说:“尽管进化论有崇高的地位,多少人花了多少心思力量,将生命的活力局限在达尔文主义的思想之中,真理告诉我们:大自然并不受牢笼。直到如今,我们对新生物的出现仍然无知;那‘谜中之谜’与‘地球上生命之始’仍然像达尔文在猎狗号上扬帆的时候一样神奇。”

            可见,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存在着种种谬误,达尔文在晚年回顾他自己的科学道路时也曾说,当初他提出“进化论”的时候,只是把它作为一种可能的假说,从考古证据看,不足以说明“进化论”的正确,但没想到一下子被人们迅速接受了,并作为一种信仰而广泛传播。在铁的科学事实面前,现在还有人在盲目地维护着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理论,科学不是为了探索真理,而是为了维护科学本身,这不是地道的盲目迷信吗?难道不可悲吗?

            我曾经说过:“科学应该不断去探索未知,追求宇宙的真理,而决不应该只是为了维护现有科学本身。现代科学不能解释的未知客观现象恰好是科学发展的契机和方向,这对人类科学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科学就是这样在不断否定自我的过程中发展、改进并完善的,先前的认识并不一定是绝对的真理。正如我在《走出“科学”的误区》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我们不能老是迷信西方的科学,应该跳出科学的框架,去从新审视科学。当我们仰视科学时,就是在盲目的崇拜;当我们跳出去俯视科学时,才是认真的探索’;‘西方的所谓实证科学有太多的局限性,比如许多的科学家,当他们发现一个定理或定律时,就容易将它视为绝对的真理,不愿意跳出这个框架去看问题。大家想一想,如果完全失去了思考问题的能力,思维被限制了,那和迷信有什么区别呢?’”(详见我于2023年12月10日发表的《要以科学精神推动科学发展——由何祚庥事件引发的思考》一文。)其实,这段话对坚持“进化论”的人也同样适用。


    郑重声明:本文中提到的一些数据与资料均源自于网络及相关文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人民日报》海外版(1995.5.25及1995.7.19)、《审判达尔文》、《揭秘史前文明之【猿人并不存在》、《生物学史上出现的最大骗局》、《近代科学推翻进化论》及《否定达尔文进化假说的证据》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深入批判达尔文及其“进化论”的谬误与其存在的伪科学观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ddo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