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个合群的人吗?
我们大部分的都不喜欢孤独,我们害怕被别人贴上不合群的标签,有时候,我们违背自己的内心,做自己一些不情愿的事情,只为证明自己是一个合群的人。合群真的有我们想象的重要吗?
《乌合之众》里有这样一段话: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 。为了获得认同 ,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为了合群而放弃思考,在群体中不负任何人,却唯独辜负了自己!“
你的群就是你的阶层
某个知名作家说过:“你的群就是你的阶层。”你是什么样子的人,你就有什么样的朋友。知乎上有个点赞超过10k的评论: 优秀的人,不是不合群,而是他们合群的人里面没有你。太扎心了!
你看有些优秀的人,独来独往,好像显得很不合群,不是人家不合群,而是人家不带你玩。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群。
当你身价几十万的时候,你混百万的圈子就;显得不合群;
当你身价百万的时候混千万的圈子,你也会显得不合群;
当你身价千万的时候,混上亿的圈子,你更会显得不合群。
不管你愿不意承认,你的能力,决定了你的群,当你能力弱的时候,你认识谁也没有用。
刻意合群,大多是无效的
我有一个朋友,刚毕业的时候,他一直信奉一个做人的准则,”人脉就是资源“ 。上班的第一天,他就把办公室所有同事的微信都加了个遍,有什么饭局,他不管自己多忙,必定要参加,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的微信好友就加了500多人,每发一条朋友圈,就有很多人给他点赞,这个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也成了他给我们炫耀的资本。
工作两年后,看着身边的同事都陆陆续续地开始升职加薪,买车,买房,而自己还是一事无成,别说有什么储蓄了,自己的信用卡都欠了很多钱。虽然自己朋友圈的人数越来越多,但超过一半的朋友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加的。
奇葩说选手杨奇函说曾经说过: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学生,上午围观了成龙的新片发布会现场,下午旁听了马斯金的制度经济学,晚上买票参加了李泽楷的慈善晚宴,这些能说明什么呢?即便是你在朋友圈或微博上向世界人民描述你和成龙、马斯金、李泽楷等等多么多么熟悉,但又有什么意义呢?你向成龙要签名成龙保安依旧会拦住你,马斯金不会给你写推荐信,李泽楷也不会跟你合伙做生意。“
越是优秀的圈子,拼得越是实力,朋友圈的本质就是价值交换,当你弱的时候,你认识谁也没用,当你变强的时候,优秀的人自会不请自来。
不合群是你成的开始
周国平说过:”独处是一种能力,不耐孤独是灵魂的缺陷“。真正优秀的人,都把独处当作一种享受,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也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当你开始不合群的时候,也是你优秀的开始。
说到韩雪,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她深厚的家庭背景和优雅的气质。她在《身临其境》,用熟练的英文给海绵宝宝配音,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次,韩雪参加何炅老师主持的一档综艺节目,节目后,何炅想请韩雪吃饭,以何老师的地位,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但被韩雪拒绝了,她拒绝的理由,竟然回去要写作业。
不管多忙,她每天都会花两三个小时的时间用来学习英语,正是这种自律和独处,韩雪练就了一口流利正宗的英语发音,登上了TEDxSuzhou Women年度大会发表了15分钟的纯英文演讲。
这个世界上,最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你还有什么借口不努力呢?
为什么大家刚毕业的时候,起点都差不多,拿着一样的工资,但三五年以后同学聚会,差距一下就变大了呢,其实差距不是一下变大,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当你下班后刷抖音、朋友圈、追剧、打游戏的时候,日复一日沉浸在垃圾快乐的时候,哪些优秀的人在忙着学习、考证、学习新技能。
也许有的人会说,我也想学习,但不知道干什么好? 当我们独处的时候,我们该如何提升自己?
你可以根据自己当下的工作需求,兴趣、以及对未来的期望,来思考自己必须掌握的能力。
专业技能:工作领域涉及到的技能。
通用技能:办公软件、时间管理、沟通技巧、演讲、口才等。
兴趣:读书、摄影、画画、健身、理财等。
胡适先生说过:
“一个人成就怎样,往往靠他怎样利用他的闲暇时间。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麻将,他就成了个赌徒,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你也许成个史学家。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
有个哲学家说过:当一个人融入社会的时候,他便失去了自我。一个人想要拥有真实的人生,就要做到适合时宜的“不合群”。当你开始不合群的时候,也是你成功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