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遇到的所有问题,书里都有答案
—— 杨绛
如何高效读书?
我时不时会心血来潮,嗜书如命,但看过的书,十之八九都记不住,有时候甚至连书名字都记不准确。
别人读了,发表观点看法;我读了,只能听别人谈心得体会。
我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别人还以为我善于倾听,是个很好的倾听者;明明某本书我也看过,但别人问起,我却会说只是略读了一点。
其实,我是怕别人追问,怕说不出个一二三的,丢人现眼。
书是读过了,却不见有什么收获,那岂不是白白浪费时间?
发现问题,就要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我是有这个需求的,所以,此前也采取了一些方法以求改善,可并没有多大效果。
我以为是我读书速度太快,所以看完基本忘完。于是,当我再拿到一本书时候,总是心理暗示自己要慢慢读,读到精彩处反复细细读。但是,到最后,发现还是记不住多少东西。
而如今,我有幸读到了老舍的《出口成章》,其中一篇《谈读书》给出了读书的三个方法,看过之后觉得很实用,现在,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图片 via 网络Part 1 :随读随做笔记
书在读过之后,不管自己了解多少,理解的正确与否,观点是不是成熟,都要养成随读随记的习惯。
等你读了很多书之后,有了更多的知识积累之后,随着思想的逐渐成熟,待你再翻开以往的笔记时,可能就会有新的理解或见解。
不断阅读,不断思考,不断反酌,慢慢地,你就会看到自己的进步。
我现在就在尝试随读随记。最近在看关于写作的书,读到觉得有用的内容,就会使用思维导图(这个方法的运用,在前天的文章里已经说过原因了)记录一些下来,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些文字。
几天下来,受益匪浅,甚至可以说这是我读书这么多年来,最有所获的一次阅读。
即便我读了也记了该如何写好一篇文章,我的写作水平也并没有因此而立马有所提升,写作能力也没有瞬间得到多大提高。但我却在边读边记录的过程中习得了一些方法,获得了一些知识,找到了自己作文的弊病所在。
比如我意识到了自己写故事的问题——没有做到以人物带动事件发展,常常犯以事件推动人的错误,以致于主体特征不鲜明,显得整个文章啰嗦冗长不精简,让人看着乏味无趣,读不下去。
杨绛说:“你遇到的所有问题,书里都有答案”,你看,我不就在书中找到了我文章写得没有可读性的原因了吗?我不就找到为什么读过的书记不住的原因了吗?而后,我不都在书中找到了解决办法了吗?
图片 via 网络Part 2 :读同一类型或同一作者作品,然后研读相关研究、评论等著述,最好再读读那个作家的传记
我们孤立地读一本作品,多半是凭个人的喜恶去评断,自己所喜则捧入云霄,自己所恶则弃如粪土。事实上,这未必正确。等我们读了有关这本作品的一些著述,可能就会发现自己的错误。
老舍在书中举了自己崇拜狄更斯的例子,在没有全面深入了解狄更斯时候,觉得狄更斯能够逗笑读者是其伟大之处,但当读了更多相关作品,以及一些著述评论后,竟然发现那恰恰是狄更斯的短处。作者意会到,若狄更斯不绕着弯子的逗笑儿,或会更伟大。
为何要把同类型、同作者的作品等结合起来读,因为这会使我们把作品和理论结合起来,把作品与作家结合起来,引起研究兴趣。尽管我们并不想作专家,但有了这点兴趣,便会使我们对那些作品与那个作家得到更深刻的了解,以吸取更多的营养。
看很多相关的评论等,不是让我们人云亦云,不便自作主张,而是让我们在看了别人的意见后,重新去加以思考。
再思考的好处便是减少偏见,减少盲目用感情去评判的可能,然后汲取更多营养。同时,再思考也锻炼了自己的思维,便于形成自己的一些主观看法,而不致于只会随声附和。
图片 via 网络Part 3 :因地制宜,成立读书小组,举行座谈,交流意见
我们都知道读书的好处,也知道要多读书,但往往又因为工作忙而很难做到博览群书。
假若有读书小组,就可以把一本书分解给多个人。这样,每个人承担的读书任务不多,便可以很快读完一本书,然后再约定时间举行个座谈,各将所得告诉彼此,相互交流,交换意见,自会事半功倍吧。
我加入了一些读书群,经常会在群里看到同在某某城市的群友组织线下读书会。据说,每一期他们都会选一些主题,然后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还会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想来还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遗憾地是,群里没有我所在地区的小伙伴,也没有发现自己所在城市有举办这样的活动,而没有参加过此种以书会友形式的读书会。但是,我参加过公司内部组织的读书会。
此前,我在一家新媒体公司上班,我们也会每周组织读书会。当然和上述以书会友的读书会大同小异。首先会确定每期主题,然后每周固定时间就此展开讨论,或是就某本书给自己的启发交流分享,或是极尽所能推荐自己读过的某本书等等。
就说向别人推荐自己读过而别人没读过的某本书吧,有的同事讲得很精彩,听着听着就会让人忍不住想要马上去看看那本书;而有的同事讲过之后,却会让人觉得那本书真是乏味得很,没什么可读的。(后者大抵就是我)
为什么呢?读书会真的很考验一个人的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啊。
分析概括不到位,组织不好语言,思维不清晰,说不出自己独有的见解与观点,浅尝辄止寥寥几句就罢了,或许本来是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却可能讲得情节混乱,逻辑不通,让人产生那本书不好看,你这个人的嘴也好笨的印象。
你若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少说点是给别人留点悬念。NO,说的少并不等于不会说。有的确实是说的少,但却道的好,句句都能勾起人想要去阅读的欲望;有的是说的少就等于没说,甚至还不如不说。(后者大抵还是我)
所以,有些能力真的是可以在读书会上见分晓的。这么说,你是不是也会觉得参加读书会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呢?
读书会这个事吧,长期坚持下去,总是会有一些长进的,就比如组织语言的能力。我就是例子啊,后来再分享的时候,大家都说我进步了不少。如此有益的事,何妨一试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