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总结荀悦说

学习总结荀悦说

作者: 惠风畅叙 | 来源:发表于2024-06-12 09:39 被阅读0次

    制定政策,攫取胜利,决定于三项要素:一是形势(形),一是因应(势),一是心理状态(情)。

    形势的意义,指大战略大政略上得失的评估。因应的意义,指掌握基本条件。心理状态的意义,指是不是切合实际和是不是坚定不移。

    所以,同一件事情,用同一种谋略,有的失败,有的成功,主要原因,在于这三项要素不同。

    最初,张耳、陈余,建议陈胜物色六国皇家后裔,封他们当王,为自己树立党羽。郦食其也用同样道理,建议刘邦。而就在这上面,理论一样,得失却不一样。

    陈胜开始暴动时,天下人同此心,全都希望推翻秦王朝政府。而现在,西楚王国跟汉王国的胜败,还没有定局,天下人未必全都希望消灭项羽。所以,陈胜当时分封六国皇家的后裔,是自己广结盟友,而增加秦政府的敌人。

    最重要的,陈胜并没有拥有广大领土,各国的封地,并不是从自己领土中划出,而是从敌人领土中划出,是一种表面的恩惠,却收到实际的利益。刘邦则不然,立六国皇族后裔,要先分割自己拥有的领土,用来送给敌人,为了虚名而受实祸。

    这是事情相同,而形势不相同。

    后来,宋义坚持隔山观虎斗,等候秦政府跟新兴的赵国(赵歇),一毙一伤,这跟卞庄刺虎的故事(《史记·陈轸传》:“卞庄子要攻击老虎,管竖子阻止他说:‘两只老虎,正在抢吃一条牛,必然争斗,结果,大老虎受伤,小老虎被咬死,这时你再下手,全世界都将知道你一击之下,连杀二虎。’”)完全相同。

    可是,在战国时代,邻国互相攻击,没有亡国的顾虑,用这种策略还可以。因为在战国时代,列国林立,都有悠久的历史,一场败仗下来,未必关系国家兴亡。胜的一方挺进获利,败的一方撤退自保。第三者自然可以储存自己的实力,等待对方筋疲力竭;环境允许他这样做。而楚国(芈心)和赵国(赵歇),都是新建立的政权,跟秦政府并不站在平等地位,安危存亡,决定于刹那之间。进取则可以收功,退后立即受到灾祸。这是事情相同,而因应不同。

    攻击赵国战役,韩信大军渡过泜水扎营,赵军不能把他击败。可是彭城战役,刘邦也背睢水,结果官兵逃奔,为了避免被敌斩杀,竟跳到睢水里淹死,西楚兵团大获全胜。

    为什么会这样?

    赵军离开首都(河北省邢台市),在国境内作战,胜利时固向前挺进,遇到挫折,便想后退。心里怀念着家中父母妻子,并没有为国献身的决心。韩信孤军而又背水,官兵们知道,战败必死,于是苦斗蛮缠,没有贰心,韩信才取得胜利。刘邦深入敌国,一直楔入敌人心脏,每天欢宴喝酒,官兵们乐不可支,认为天下已定,斗志全失。西楚王国以举世无双的威望,竟然丧失首都,全军激愤,不可遏止,决心挽救危局,跟汉军决一死活,汉军遂不得不败。而且,韩信遴选最精锐的部队留守大营,赵国(赵歇)却以怀念妻子的军队,发动攻击。项羽遴选最精锐的部队发动攻击,刘邦却用骄将惰兵抵抗。这是事情相同,心理状态不同。

    所以说,谋略不可以一成不变,计策不可以僵固不化。随着时机,掌握突发事件,才是最重要的决策基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总结荀悦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gg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