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用户讲了一件真事。
有一位事业有成的母亲,对自己和独生女都很严格,始终追求完美,有一次,她去美国看望在常春藤读博的女儿,不知怎么地就指责起她来了。
女儿面对母亲的不满,问说:“我是不是永远都没办法让你满意?”
母亲回答道:“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么?”
女儿闻言,立刻从阳台跳下,当场死亡。
我们无从得知这位母亲会有多后悔,这句严苛的批评如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再后悔,女儿也回不来了。
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德雷克斯说过:“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
但是,部分家长吝于鼓励和肯定,宁愿用批评和打击来督促孩子成长,就像贾宝玉的父亲贾政那样,盼望着儿子能担负起振兴家族的重任,故对宝玉十分严厉,稍有不顺意便横眉冷对,做错事了就一顿毒打,使得宝玉见了他如同老鼠见了猫,既怨又怯,不仅搞僵了父子关系,宝玉也未能如愿长成“第二个贾政”。
我的大学同学小施亦是如此,他的父母都是重点高校的教师,待他十分严厉,唯恐他落于人后,一旦他考得不好就会出言嘲讽:“学习方法不对,脑子也不好使,真不知道像谁。”小施好不容易有了进步,换来的还是嘲讽:“你才这点能耐?”
后来,小施凭自己不懈的努力进入了211重点工程大学,可是父母完全没有肯定他的意思。
连番打击下,小施感到迷惘,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满足父母的期待,他也不知道自己好好学习到底是为了谁,他想不起来上一次得到父母的鼓励是什么时候,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就像父母说的那样——什么都做不好。
进入大学后,小施终于摆脱了父母的管束,他很快就沉迷在五光十色的网络游戏中,他开始翘课,通宵在网吧打游戏,多门功课挂科,补考也不及格,小施很想改变,但他已经没有信心了,常年的打击和批评在他心中形成了“我什么都做不好”的自我否定,大三时,他被学校劝退,这次,他是彻底被父母的冷言冷语打败了。
来自法国的心理学大师拉康·雅克提出过“镜像自我”的心理学概念,他说:
“人们通过观察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对自己的评价,每个人对别人来说犹如一面镜子,亲近的人更是如此。”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评价会在日复一日中,内化成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我是聪明的?还是愚笨的?我是有能力的?还是无能的?我是不是值得被爱?
种种评价会在孩子的心中叠加作用,持续的负面评价会妨碍孩子积极人格的形成,让孩子长成敏感自卑,同时极度在意外界看法的人,这样的孩子活得很累,往往是不幸福的。
天后王菲深谙这一点,她在对女儿窦靖童的教育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
在音乐节目《幻乐之城》中,王菲欣赏完窦靖童和导演麦子共同演绎的《幻月》后,差点激动落泪,她毫不犹豫地评价说:“太牛了。”
她三步并两步地走上台,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告诉所有人这是她目前看到最点题的作品,面对母亲真诚又热切的鼓励,窦靖童羞涩地笑了,她很开心,确信自己就是母亲心中的“满分女儿”。
来自泰国的女科学家Netnapa·Saelee很幸运,她也拥有一个善于鼓励自己的母亲。
Saelee的母亲只上过4年的小学,以卖菜为生,母女俩过着清贫的日子。有一天,年幼的Saelee看见隔壁摊的豆芽菜卖得特别好,于是就问妈妈能不能也种豆芽菜来卖,妈妈笑着应允了。
为了种出豆芽菜,母女俩买来了种植手册,却因不得要领,连续失败了两次,但是母亲并不气馁,她总是用“我们可以试试”鼓励女儿继续探索种植方法。
最终,母女俩成功种出了豆芽菜,“我们可以试试”就像神奇的肥料一样管用,滋养了女儿的好奇心,鼓励和肯定支持着她为求知而求学。
大学期间,Saelee获得了Sarnrak项目的奖学金,毕业后前往瑞士继续她的研究。试想一下,如果Saelee的母亲从最初就否决了女儿想要种豆芽菜的提议,如果她在失败以后就责怪女儿胡乱尝试,如果她用批评取代鼓励陪伴女儿的成长……那么,就不会有一个勇于尝试,无惧失败的科学家Saelee。
或许有家长会说,批评孩子的初衷是为了TA好,自己其实很爱孩子,实则不然。
当父母的爱没有尊重作为坚实的基础,这种爱将会变成控制,而在控制欲的驱使下,父母很容易为所有做法都找到“可怜天下父母心”作托词,肆意地批评,用言语伤害孩子,摧毁孩子的信心,阻碍孩子长成更好的人,这样的父母便是“低效能”的,不能给孩子带来正能量的。
相反的,懂得尊重、善用鼓励的高效能父母,能建立有分歧但是可以和谐共处,既有相同的爱好也有独立发展空间的亲子关系。
责任编辑:惠州小纳(微 信:hzqn88888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