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曾国藩传》精读4:徘徊

《曾国藩传》精读4:徘徊

作者: Sally_Lee | 来源:发表于2022-09-15 06:36 被阅读0次

曾国藩入京做官后,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执着,平步青云,很快升至礼部右侍郎。

这是一次关键的升迁,这次跨越,曾国藩从虚职变为实职,他的生活也愈发忙碌紧凑了。

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曾国藩的读书时间受到了挤压,但他学会更“聪明”地阅读。因此,他依旧在空余时间手不释卷,但却更注重实用了。湖湘学风讲究经世致用,这样思维模式的转变也帮助曾国藩在思考国家政务的时候有了质的跃升。

本以为打破了思维的藩篱,便可大展一番作为。哪知道自己从此踏入的,却是另一层世界。

道光晚年,清朝政治环境十分恶劣,外有鸦片战争的打击,内有渗入每寸肌理的腐败,大清朝的高官都在混日子,而好容易等到机会为国家政治献力的曾国藩无处施展抱负,英豪气短,甚至萌生退意。

道光去世后,咸丰即位,血气方刚的咸丰刚一登基便处置贪腐高官,广纳贤言,这让曾国藩为之一振,以为“春天”又要来了,于是不顾周遭人的作为,呕心沥血,从政治、经济、军事、人才等诸多方面写了很多篇可圈可点、铿锵有力的谏言,起初的一两篇深受咸丰皇帝的重视,然而他没有意识到的是,咸丰皇帝其实是个能力不多且自卑的人,起初刚上任的三把火烧了两下很快就熄灭了,国家治理又回到原点,皇帝能力根本无暇顾及和处理诸多大清朝根本的问题,一气之下,曾国藩又上奏章直言陈明了皇帝的三个缺点,震动了整个京城。

咸丰皇帝本想治罪于曾国藩,后来考虑他的直言上书曾受自己的褒奖,又受限于广纳贤言的政策是自己所制定,便写了一篇长文回复,先是表扬鼓励两句,后面大篇幅都是针对三个缺点的解释和申诉,此番过后,曾国藩虽然没有受到什么惩罚,但之后也被咸丰皇帝穿了不少小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锋芒毕露人必非之,失去了咸丰帝的信任,加之耿直的性格,曾国藩得罪了不少京城的官员,日子过的很艰辛。又一次萌生退意......

人生无常则是常,当你认为自己终于找到合适自己的模式,一路平顺后,殊不知终点也是起点,每个层级都会有新的挑战和苦难,等着你不断锤炼自己,不断精进。

相关文章

  • 《曾国藩传》精读4:徘徊

    曾国藩入京做官后,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执着,平步青云,很快升至礼部右侍郎。 这是一次关键的升迁,这次跨越,曾国藩从虚职...

  • 《曾国藩传》精读7:悔悟

    湖南首胜后,曾国藩认真总结,进一步对湘军进行了整顿和优化,经过一番修整,湘军从长沙出发,攻向湖北,一路所向披靡,收...

  • 《曾国藩传》精读10:天命

    在奕䜣和慈禧的坚定支持下,曾国藩进入了一生之中难得的顺境。 政治和筹饷的优势下,曾国藩决定分三路大军,开始对太平天...

  • 《曾国藩传》精读11:“退却”

    同治三年,曾国荃终于取得了南京的最终胜利,此时,距湘军成立已经十二年了。 湘军最终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 有书记载,...

  • 《曾国藩传》精读9:果断

    咸丰皇帝去世前,曾国藩凭借收复安庆,拿到了梦寐以求的两江总督,统管江苏、江西和安徽三省,在军事和经济上都有了举足轻...

  • 《曾国藩传》精读6:博弈

    创办湘军,是曾国藩呕心沥血做的一件事情,建立这支军队,不为自己,而为挽救大清的危亡,因此,他对这支军队寄予厚望,且...

  • 《曾国藩传》精读5:责任

    借一次出任江西主持乡试的机会,曾国藩想要离开京官圈,短暂修养。不料途中家母病逝,只得放弃乡试主持工作,回家奔丧守孝...

  • 《曾国藩传》精读13:变局

    平定太平天国后,曾国藩敏锐地意识到中国还面对了一个比太平天国更危险的对手,也就是李鸿章说的“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 《曾国藩传》精读12:清浊

    曾国藩读到现在,最大的感悟就是他以圣人要求自己,现实中却做出了一个最真实的人。 今天来讲讲他的清与浊。 两江总督是...

  • 《曾国藩传》精读14:人才

    如果说洋务运动和对洋人的态度展现了曾国藩全球化的视野和发展性的战略眼光,那么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则是他固根之本。 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曾国藩传》精读4:徘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fplortx.html